上善传媒客户端
选配有制度 发展有空间 待遇有保障 我市全链条打造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6-23  浏览量:  栏目:时政

朱婷婷 刘玉继 报道

滕州融媒讯 小社区关乎大社会。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按照“市统招、街道管、社区用”的工作思路,增强岗位“磁力”,提升专业能力,全力构建“选配有制度、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实现社区工作者进得优、能留住、有奔头。目前,全市1598名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为民爱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

我市立足社区工作实际需求,积极打造专业化社工人才队伍,严把准入关口,坚持规模调优、资源整合、班子建强的原则,稳步实施城市社区规模调整和村改社区工作,全面优化社区班子成员选任条件,每个社区配备5-9名精干高效的“两委”成员,服务3000户左右常住居民。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新标准,核定社区工作者数量,坚持以岗择人、人岗相适,突出年轻化、专业化,注重从高校毕业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中选拔社区工作者,大力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连续四年累计招录800名社区工作者,年龄、学历实现了“一降一升”,使社工队伍更具活力、更有能力。同时,将社区工作者有机嵌入到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作为基层网格员的绝对中坚力量,按照每300-500户划分一网格的标准,共设置网格1768个,4批次739名社区工作者全部入格沉网,网格员专职化率达到89%,切实打通了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百米”。

为持续提升服务基层能力,我市积极搭建教培平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理论+实操”“课堂+现场”等载体,坚持系统培育,建成集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和成果展示于一体的枣庄市首家社区工作者培训学院,组建了13个领域、50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才库。创新实施“135”育蜂工程,划分10大功能室,开设必修、选修、实操等3大门类、40余门课程,先后举办初任培训、骨干培训、头雁培训、专题培训等班型7个,累计组织培训46场次、3930人次。围绕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建立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委书记、网格支部书记“三级”书记传帮带机制,实施“以老带新”计划,结成“青蓝”组合,主要围绕信息采集、治安防控等社区工作者10大职责任务开展帮带工作,累计帮带739名社区工作者提升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实现了“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坚持一线工作法,组织社区工作者进行多岗位沉浸式体验,在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中练就真本领、硬功夫。创新建立“关爱、关注、关心”三本工作台账,组织专职社区工作者对各类利益诉求群体予以关注,实时对接联系;对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予以关爱,实行“一周一见面”;对普通群体予以关心,坚持“每月一遍访”,实现了走访服务精准化。

我市强化激励保障,不断完善岗位等级和绩效考评挂钩的动态薪酬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制定社区工作清单目录,并将社区工作者“办小事、报大事”和镇街、部门“解难事、办大事”结合起来,通过常态化开展“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等活动,有效解决了社区工作者“权小、责大、事多”的难题。积极理顺工资关系和发放渠道,设置多维度评价指标,全面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完善“五险一金”、健康查体等福利待遇,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工作者基础保障水平。加大从优秀专职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培养社区“两委”后备干部的力度,择优推荐社区专职工作者担任“两代表一委员”,逐步打通社区工作者晋升“天花板”。目前,全市共有26名专职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其中4名社区工作者走向社区书记岗位,7名社区工作者荣获“和谐使者”称号。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