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枣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治理和社会民生改善,为此,大众新闻客户端特开设《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枣庄实践”》栏目,集中展现枣庄“百年煤城”向“生态绿城”的精彩蝶变。
9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滕州市滨湖镇北徐楼煤矿、朝阳煤矿、滨湖煤矿采煤沉陷区的华电滨湖350MW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项目现场,一幅幅太阳能板下,水波荡漾,鱼儿在其中穿梭。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7.5亿元,按照“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旅则旅”原则,构建“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的新能源经济系统。规划装机容量350MW,架设太阳能板70余万块,配套建设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目前已完工建设150MW。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利税近4000万元。产业融合,综合效益突出。
项目将农业、渔业和光伏发电结合,通过坑塘清淤、土地整平、联通水面等工程,整治形成7000亩水产养殖和3000亩台田丹参中药材种植规模,实现垂直空间错位利用,打造“一种资源、多个产业”的集约发展模式。多方共赢,带动效应明显。
项目实施后,在原来矿方支付农户采煤塌陷地治理补偿金每年每亩1500元的基础上,华电公司再以每年每亩1500元的标准支付承包金,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增收120余万元;同时增加周边群众就业300余人,年实现人均务工增收3万余元。节能减排,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建成运营后,年可实现发电约5.2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耗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二氧化硫7000吨、氮氧化合物1400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大众新闻记者 李子锐 通讯员 宋中强)
原稿链接:https://m.dzplus.dzng.com/share/general/0/NEWS1706592DKWBKMKAAOTSG
编辑:卢庆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