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农村大众报】滕州构建“书院+”社区治理新范式
来源:农村大众报  日期:2025-04-22  浏览量:  栏目:媒看滕州


  善国贾苑社区“多多读书会”。


  滕州青年夜校文创集市吸引了大量居民参加。

  在滕州这座承载千年“善文化”的历史名城,一场以社区为载体的文化书院建设实践正悄然铺开。从耄耋老人练习书法的墨香,到青年夜校非洲鼓的律动;从非遗手作的匠心传承,到亲子读书会的琅琅书声,滕州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将“文化书院”打造为居民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走进龙泉街道樱花苑社区,悠扬的电吹管乐声从二楼飘来。循声而去,只见六七位老人正沉浸其中,专注练习。“闲暇时光,我就爱来这儿和大伙凑凑热闹,大家因共同爱好相聚,一起学习。”授课的老师金芳,曾是滕州市一中的退休教师,在此开展义务教学。一墙之隔,太极拳与八段锦课程同步展开,居民们身着练功服,动作行云流水。
  樱花苑社区原是老旧小区集中区域,2021年成立社区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了“樱”系列功能空间,仅2024年便开展活动200余场,惠及居民5000余人次。
  “社区活动不是‘拍脑袋’定的,得摸清群众想要什么。”樱花苑社区党委书记杨芳翻开一本厚厚的需求调查表,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的文化兴趣。“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建档,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挖掘退休教师、民间达人等社区能人,让他们成为文化服务的‘造血细胞’,组建起了各类社团。”
  居民白云玲是社区首个合唱团的首批成员。“在社区活动推进过程中,我们留意到她在八段锦、柔力球方面颇有研究。于是组建了八段锦与柔力球活动小组。”杨芳说,越来越多像白云玲这样的居民,从最初的活动参与者,逐渐成长为组织者。如今,社区的文化书院已成为推动社区自治的强大引擎。
  为了更好地满足“一老一小”的需求,樱花苑社区还开展了家庭教育“聊吧”、读书会、共享厨房等一系列特色活动。51岁的社区居民李祥华经常带9岁的孩子来参加读书会,“孩子最初阅读习惯不好,不自信,自从参加了读书会改变很大,当主持人、做分享者都不怯场了。”
  与樱花苑一河之隔的荆泉北路社区则聚焦青年需求,联合辖区内万达商圈资源,开设非洲鼓、普拉提等时尚课程。通过与樱花苑社区资源互享,实现了“一老一小”与青年群体文化服务的全覆盖。
  这种“文化自循环”模式,在滕州市并非个例。在善南街道善国贾苑社区,全市首家社区医院与“五善”服务空间构架起“15分钟生活圈”,并依托学区优势,打造了“多多读书会”“四点半课堂”等品牌,同时与学校联动,将非遗剪纸、国画等“书院课程”引入课后服务。
  在善国贾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二楼的“崇善学堂”内,一幅幅国画、书法作品挂满墙壁。“小朋友练习书法时,社区里很多热心群众都会自发来义务指导。”善南街道市派第一书记秦华介绍。
  小区保安李广波便是其中一员,他懂书法,闲暇时就会来教小朋友。李广波笑着说:“看着小朋友们从最开始连握笔姿势都不对,到后来能写出漂亮的字,比我自己写好一幅作品还高兴。”
  善国贾苑社区整合辖区企业资源,积极开设创业团、招聘课程、青年夜校等活动,帮助居民解决就业创业难题。2024年年底举办的一场招聘活动,吸引了400多家企业踊跃参与。为避免文化社区建设“昙花一现”,这个社区有三本台账:贴着便利贴的“居民心愿册”记录着283条文化需求;画满星标的“能人档案”收录56位文体骨干信息;实时更新的“资源地图”标记着辖区企业、学校可共享的场地设施。这种精细化运作模式,确保文化服务始终贴合居民生活,“接地气”地持续开展。
  据介绍,滕州市以“诚善、礼善、和善、德善、美善”五大文化基因为轴心,创新构建“书院+”社区治理新范式。全市将建设13个文化书院,打造出覆盖老中青幼全龄段的“文化浸润生态圈”,持续为居民的生活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让这座历史名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文化光芒。农村大众报记者 刘 雯 通讯员 刁文鑫 刘 瑞 叶慧娟


原稿链接:http://paper.dzwww.com/ncdz/content/20250421/Articel04001MT.htm

编辑:卢庆琛

审核:张辉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