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连宝
眼看着女儿马上也要上小学了,忽然想到自己曾经就读过的两水泉小学,心中泛起一股眷恋之情。前不久我又来到曾经的小学门口,破败的大门,坍塌的教室,以及成片的庄稼和新起的商业用房,看着眼前这片景象,脑海中映现出的是那个曾经四梁八栋、红砖灰瓦、卵石甬径、树木茂盛的两水泉小学。
提起两水泉小学,首先简单介绍下两水泉村。我村位于滕州市西部大坞镇境内,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根据地方志记载,两水泉村在西汉时期已经初具规模,因“两口泉水喷涌而得名”,无独有偶,滕州市的“滕”字,也是取泉水腾涌之意。根据当地传说,在唐代的时候泉水喷涌过多,水满为患,造成水灾。全村村民特邀请本村寺庙高僧乐空大师出谋划策,治理水灾。乐空大师携寺庙僧人将寺庙的两口大铜锅倒扣于泉眼之上,并盖上10米高的大土堆,方把泉水压住。水灾由此得到控制,但此后泉水再没有涌出,成为一大憾事。
回想学生时代,记忆中最深刻的除了老师、同学,就是当时的校园。
20世纪90年代的两水泉小学,学校大门坐南朝北,一进大门,迎面是一道影壁墙,墙上书画着青云直上,影壁墙东西两侧都是教室。在大门的东面是办公室,在我的印象中,这是全校最好的建筑,曾经觉得它是多么的高大上,东面配有寝室,西面设有伙房,每到快放学的点,伙房里飘散出诱人的香味,这是给当时的马延让校长和家不在两水泉的老师们准备的午餐。当时老师们很严厉,每当有做不完作业的,老师会让你伸出小手,他一手抓住你的手指,一手拿着竹竿有疙瘩的那头,敲手心,问你记住了吗?要是每个学期不挨打几次,都不好意思说是两水泉小学的学生。当然学习好的也免不了,最幸运的是女生,一般不打。想想这些都觉得多么美好,老师是真的为学生好啊,毕竟很多老师也都是两水泉村的。
办公室东西两面各有一排房子,那是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教室,办公室西面那排房子是我一直向往能在里面上课的,但直到小学毕业,都没被安排在西面教室上过课。那排房子靠近校门的一端,是学校的宣传栏,也是每个学期的光荣榜,谁谁谁被评为优秀学生,谁谁谁有什么光荣事迹,黑板上都有记录。这也是上学放学必经的道路,所以这个光荣榜在学校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办公室西面靠近校门的地方,有一块校碑石,上书“两水泉小学”,不知是哪位先生题写的校名。还介绍了两水泉小学的建校历史。那块石碑可以说是两水泉小学的历史见证,不知现在是否还在?
从1993年9月到1997年7月,我在这个充满欢乐的校园里,上完了五年小学。毕业以后的几年间,我曾经多次来学校,看看这些熟悉的建筑,看看我曾经坐过的老课桌,和熟悉的老师聊聊天,但近几年再来看时,早已物是人非,学校搬迁后留下的只有破败的校园和儿时的回忆!
那时的两水泉小学也是大校,周围村庄如苗庄、胡楼等村庄的学生也都到两水泉小学来上学,那时觉得两水泉多么的牛啊,吸纳了周围村庄的学生,自己都感觉自豪,在外村的学生面前也觉得很牛气。那时的小学生四年级后就开始练习骑自行车,儿时看着外村的学生骑自行车来上学又是多么的羡慕啊。想想小学时的情景,真是感慨万千!
不管现在这所破败的学校如何落魄,那个我曾经就读了五年的两水泉小学,那些红砖灰瓦的厢房,那个飞檐斗拱的办公室,还有那老杨树,长满小草的操场,在我的记忆中会永远铭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