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振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农村老家小学读书时,每年夏天的午休都是在学校课桌上度过的。
那时的农村学校,条件都比较简陋,课桌是双人长条桌,凳子也是双人长条凳,两个学生在一张课桌上课,有关系不好的同桌,经常在桌子的中间,用铅笔划上分界线,有的同学甚至为了课桌分界线的“大小”而拌嘴打架,受到老师的批评,现在想起来有点好笑。不过,双人长课桌也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在课桌上午休。那时的小学生个子普遍不是很高,一米多长的课桌,刚好可以供一个学生躺在上面午休。
那时,大部分村民家里没有钟表,更不用说手表电子表了,夏天回家午休,经常会睡过了头,上学去晚了被老师罚站。所以许多学生中午吃完饭,就到学校在课桌上午休。课桌少学生多,去晚了没有桌子,只能在长条凳子上“凑合”,但这样就不会上学迟到。
课桌和板凳,一般都是用实木做成的,也有个别学校用水泥板当课桌面,躺在课桌和板凳上,又硬又不舒服。虽然不舒服,但也挺好玩,同学们的睡姿“丑态百出”,各不相同:有的打呼噜,有的说梦话,有的流口水……
不过,这样午休也有一定的“危险”,由于课桌板凳比较狭窄,尤其是板凳,躺在上面时,只能侧着身子,稍不留意就会从凳子上掉下来,摔个“鼻青脸肿”……
几十年过去了,家乡的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学生大都在家里或“小饭桌”专门提供的午休室休息,再也不用去学校睡课桌或板凳了。在农村老家学校课桌上午休,只是我们这一代人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