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寒酥轻舞静候丰年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当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小雪节气便带着独有的韵味,轻盈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今年11月22日3时56分,太阳到达黄经240°时迎来小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古籍《群芳谱》有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可见,此时的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雪量往往不大,晶莹细腻的雪花虽然“婀娜空中舞”,但却“落地无芳踪”,仿佛是大自然在耳边轻轻讲述着冬日的故事。
簌簌而降,寒意渐浓
小雪时节,寒潮和冷空气不期而至,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已降至0℃以下。小雪到,冬始俏,东北、内蒙古等地已是银装素裹。对于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来说,小雪节气意味着冬季降雪拉开序幕,暂时还看不到白雪皑皑的景象。这些地区常会出现初雪,大地开始被薄薄的白雪覆盖,宛如披上一层朦胧柔婉的白纱。经历深秋洗礼后橙黄橘绿的斑斓色彩,慢慢变得若隐若现。此时并非所有的地方都会下雪,我国南方进入深秋或初冬,虽然雪花较少降临,但也呈现出瑟瑟寒意。阴沉的天空,凛冽的寒风,让人真切感受到冬天的气息。
小雪节气,是自然界万物闭藏、蓄势待发的阶段,也是人们顺应天时、调整身心的重要时期。民间有“冬季三宝胜过金银财宝”之说,“三宝”指的是红薯、芋头和莲藕,既可起到补虚的效果,又不会增加脾胃负担,一举两得。
因地制宜,农事莫歇
小雪节气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北方农田逐渐进入休耕期,但人们并未因此清闲下来。农民们抓紧时间深耕土地,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修整农具、清理农田杂草,为来年的春耕打下良好基础。农作物大多已收获,人们忙着储藏粮食蔬菜,准备过冬。南方此时则处于秋收冬种的关键阶段,除了抢收晚稻、红薯等秋季作物,农民们还要抢种冬小麦、油菜等冬季作物,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作物安全越冬。
雪似故人来,定有好兆头,这也是千百年来农人经验的结晶。农学专著《氾胜之书》里强调了冬雪的价值,“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看到下雪,农人对来年丰产便有了信心。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伴随着小雪的来临,时光也仿佛放慢了脚步,热爱生活的普通人却依然能够把平凡的日子过得充实热闹、情趣盎然。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正是制作腊肉和腌菜的好时候,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腌菜,缸纳百味”之说。人们抓住时机全家上阵,开始动手制作香肠、腊肉、腌菜等,不同地区有各自不同的花样和特色。这些口味绝佳的食物共同构成一个丰盛的年尾,充盈着阖家欢聚的滋味,承载着许多人难以忘却的记忆。
南方一些地区有小雪这天打糍粑、吃糍粑的习俗。将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的糍粑,口感软糯,香甜可口,寓意团圆和丰收。寒冷的日子被锅中飘散的水汽包裹着,也变得热气腾腾起来。
围炉温酒,雪落如诗
古代,小雪常常赋予文人墨客无尽的灵感,与诗酒风雅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或围炉夜话,或赏雪赋诗,享受着冬日的宁静与美好。“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描绘的温馨场景,让人心生向往。小雪是酿酒的好时节,《豳风·七月》云:“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此时农事已毕,谷物收获,正好可以用新粮酿酒。这种冬季酿造的酒经春始成,故名春酒。人们认为小雪时节水极其清澈,酿出的酒色清味冽,味道极佳。因此,酿“小雪酒”也就成了这一节气的传统习俗之一。“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五代宋初诗人徐铉《和萧郎中小雪日作》中的诗句,则借清冷的雪景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些千古流传的诗词,不仅展现了小雪节气的魅力,也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小雪,是一个空中的诗意与地面的瑞兆相互交织的节气,在初冬的静谧中积蓄生命的能量,静候崭新的开始。小雪包含了平安喜乐、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在农耕文明悠久厚重的中国,小雪的来临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喜悦与期待。让我们在这个寒酥轻舞的时节,静候丰年到来,期待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