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一候蚯蚓结。此时蚯蚓蜷缩在泥土中,交缠成结,仿佛在沉睡中等待春的讯息。二候麋角解。麋与鹿不同,麋属阴,冬至时阳气初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动。深埋于地底的水泉,因阳气生发而开始暗暗涌动,这是大自然在寒冷冬日里悄然孕育生机的表现。




南方则多有冬至吃汤圆的传统。汤圆寓意团圆、圆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汤圆,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此外,在江南地区还有冬至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米饭的习俗,相传有驱避疫鬼、防灾祛病的功效。



冬至是养生的重要时节,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饮食宜温热滋补以养护阳气,可适当多吃羊肉、牛肉、核桃、红枣等食物,但也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食辛辣油腻。



节气画作

《雪江卖鱼图》
南宋
李东
《雪江卖鱼图》是一幅带有民间生活情趣的山水小景,在有限的画面中表现了丰富的内容。此图画寒林雪景,白雪皑皑,山势突兀,江水涟漪。图中自识:“李东”。画面以渔舟上卖鱼的蓑翁与屋舍里买鱼的主人为中心,着笔虽然不多,却将二人的形象动态表现得活泼有趣。其余景物颇为简洁,远山尤为洗练概括,树木多用短直笔画,点划相间,追求一份简素之意。

南宋
李迪
《苏武牧羊图》
李迪的《苏武牧羊图》绢本设色,24.4*21.5cm,故宫博物院藏。图绘汉代名臣苏武的故事。绘苏武头戴布巾,手持汉节,双眉紧锁,似在思汉。一侧有羊二只,四周山石围绕,空寂无人,表现出苏武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坚定不屈的意志。画面设色淡雅,构图简洁疏朗,人物勾线简劲有力。

《花鼓图》
清代
顾见龙
顾见龙的《花鼓图》,绢本设色,69.5×34.6cm,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此画为最早以直观形象记录凤阳花鼓艺人逃荒卖艺情景的珍贵文献。画面上一名乡下男子打小锣,一名乡下女子手执腰鼓,两人对面侧身相扭。男子身上背着小孩。旁边有一个“官人”,脚踩着一只圆凳,正在观看花鼓。

南宋
马远
《 雪楼晓倚图》
此画大致是在皇宫西南侧凤凰山上圣果寺位置朝东北方向鸟瞰,远景为凤凰山和馒头山之间的掩映在山林和雪雾中的一组宫室殿宇建筑,重檐主大殿与其他楼宇之间以长廊相连,颇有“千步宫廊雪霁时”的意境。近景楼阁主体和两侧小楼筑于石砌台基上,主楼悬空挑出部分以木柱支撑,类似于吊脚楼,主楼三开间窗户和其余窗户均呈佛寺中的壶门状,木格子窗紧闭,仅有中间一扇打开,窗内有人在赏雪景,正向宫城方向眺望。此画另有宁宗题写陈与义《观雪》诗:“无住庵前境界新,琼楼玉字总无尘。开门倚杖移时立,我是人间富贵人。”
《 围炉博古图》
清代
陈枚
陈枚的《月曼清游图册》之十一月“围炉博古”表现的也是冬日围炉鉴赏古画和古器的场景。该图表现是宫廷里的妃嫔们日常的生活。这些活动在民间其实都是习以为常的,但由于宫廷的特殊地位,让这些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富贵、繁琐和典制化。

明代
谢时臣
《寒山万木图》
来源:市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