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阳气生发、万物复苏的季节,中医认为此时人体应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养肝护阳”,调和气血,预防疾病。以下是春季中医养生的几个关键要点。
1
养肝为先
肝主春气
0
1
春季对应五脏中的“肝”,肝气旺盛,需注意疏肝理气。情绪上避免抑郁或暴怒,保持心情愉悦,可多听音乐、踏青放松。

饮食护肝
0
2
宜食辛温发散之物:如韭菜、葱、蒜、香菜、豆芽、香椿等,助阳气升发。
少酸多甘:酸味收敛,不利肝气疏泄,可适当增加甘味食物(如大枣、山药、蜂蜜)以健脾养肝。
推荐茶饮: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玫瑰花茶(疏肝解郁)。
2
起居调摄
夜卧早起
0
1
适当早起(不晚于7点),以顺应阳气升发;不晚睡(不超11点),熬夜伤肝。

防风保暖
0
2
春季温差大,“倒春寒”易侵袭人体,需注意“春捂”,尤其保护颈背、腰腹及下肢,避免风寒入侵。(多多关注天气预报,现在天气预报蛮准的。)

舒展筋骨
0
3
晨起可做轻柔拉伸(如八段锦、太极拳),或散步、放风筝,促进气血流通。

3
运动养生
适度运动
0
1
选择节奏和缓的活动,如慢跑、瑜伽、太极等,避免大汗淋漓(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过度出汗耗气)。《黄帝内经》提倡“披发缓行,广步于庭”(披发:披散头发,古代男女皆长发,现在理解就是衣物宽松。)

疏通经络
0
2
敲打肝经、胆经(大腿外侧),按压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助肝气疏泄。
常梳头、按摩头皮,促进头部气血循环。

4
防病要点
预防“春困”
0
1
春季湿气渐升,易致困倦。可多食健脾祛湿食物(如薏米、赤小豆、茯苓),避免久卧久坐。

防过敏与流感
0
2
花粉过敏者减少接触过敏原,外出戴口罩。

清火降燥
0
3
若出现口干、目赤等肝火症状,可适当食用荠菜、芹菜、梨,或饮用决明子茶。

5
禁忌提醒
1. 忌过度进补:春季不宜大补(如人参、鹿茸),以免阻碍阳气生发。
2. 忌生冷油腻:避免损伤脾胃,影响气血化生。
3. 忌情绪波动过大:怒伤肝,保持心态平和。
春季养生重在“生”,顺应自然升发之气,调畅肝气,适度运动,饮食清淡,防寒防风,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根据个人体质调整,若有特殊疾病(如高血压、肝病等),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调理。
来源: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