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就算是传统熬制的高汤,里面也天然含有这些鲜味核苷酸。
之所以在外面吃完饭会觉得“口渴”,并不是因为味精和鸡精,而是一餐中摄入的钠总量太高了。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餐厅的菜吃完“口渴”的原因
餐厅的菜肴在炒制之前,肉类原料已经提前码味,用盐、酱油、鸡精等腌制过了,这意味着大量的钠已经深入菜肴内部。然后,在下锅炒的时候,一道菜里,又放了多种增鲜的酱料,还有糖,这菜的味道没法不鲜。而且,因为糖能“调和百味”,和盐会互减味道,所以吃的时候也不会觉得特别咸。
只是,吃完了之后的几小时中,会感觉到很渴,这是因为钠离子发挥“腌肉”作用了。钠属于强烈亲水的物质,钠离子在体内会“绑定”大量水分子,提高血液渗透压,所以会让人感觉口渴。
大量的钠吸水能力极强,而且由于肾脏排钠能力较弱,多余的钠离子短时间内难以从身体中排出,暂时引起体重上升,甚至是浮肿。
总结一下,餐馆的菜,往往是超高钠的菜,其中包括来自于盐、酱油、蚝油、鸡精、味精等多个来源的钠,而各种高钠配料的叠加效应会让人感觉口渴,绝对不能只归罪于味精,或者核苷酸钠盐。
盐,自古以来的“防腐剂”
盐是最古老、最常用的防腐剂。即便像鱼、肉那么容易腐败,只要加大量的盐,做成咸鱼咸肉,就能长期保存了。加大量的盐,其实是一种变相脱水方法,因为盐把水分子霸占了,微生物就难以利用水分子来增殖和产毒了。而且因为盐已经提前腌制入味了,不是仅仅在表面上,而是深入到食材的深处,所以涮水也出不来。
不光是餐馆里的很多菜,外面买的熟肉产品,虽然刚吃的时候感觉不是特别咸,其实内外浸透钠离子之后,盐的总量非常可观。也就难免会导致吃了之后几个小时都感觉渴了。
一旦渴了,人就会想喝水,而且白水都不解渴,就想喝点爽口的甜饮料。其实这也是套路之一。早就有国外研究发现,觉得嘴里咸或者口渴,顾客就会更想喝点饮料。而饮料是餐馆里重要的效益来源,能占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家中常见调味品含钠量
家中常见调味品的含钠数据,大家可以收藏一下:
1 克鸡精含钠约 200 毫克,相当于 0.5 克盐。
“薄盐鸡精”含钠约 160 毫克,相当于 0.4 克盐。
15 克(1 汤匙)蚝油含钠 678 毫克,约相当于 1.7 克盐。和低盐酱油基本相当。
15 克蒸鱼豉油含钠 1091 毫克,约相当于 2.8 克盐。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