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烟台市坚持四轮驱动靶向 发力充分激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新活力
来源:烟台广播电视台  日期:2023-10-31  浏览量:  栏目: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烟台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认真落实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七个提档升级”工作部署,聚焦“守底线、强链条、塑环境、创片区”四个关键,聚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见实效,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展现烟台担当、贡献烟台力量。

聚焦守底线,坚决扛牢乡村振兴政治责任。一是高位部署推进。市委、市政府把乡村振兴作为两条工作线之一,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高规格召开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观摩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对10个较大涉农区(市)各观摩1个乡村振兴项目,打分排序、打样推进工作提升。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带队赴陕西、浙江考察果业发展、“千万工程”情况,部署规划苹果产业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农业双招双引、村庄规划设计等18项重点工作,按月督导推进落实。二是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党政同责,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79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43.68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7.5万亩,粮食面积产量常年稳定在440万亩、170万吨以上。今年夏粮产量75.30万吨,烟农1212测定亩产880.89公斤,再创山东小麦单产纪录。三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构建“1+4”防返贫督控工作体系,建立村级相对困难农户台账,畅通监测预警渠道,加强动态致贫返贫监测帮扶,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困难群众做到即时发现、即时帮扶。目前,共有监测帮扶人口555户、1028人,均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有效防止了返贫和新致贫。

聚焦强链条,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一是培植壮大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重点培育粮食、果蔬、白羽肉鸡、预制菜、现代种业、生猪及肉牛、花生及食用油、粉丝、饲料及宠物食品等9大产业。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达152.94亿元,连续14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烟台葡萄酒”成功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施深远海养殖百箱计划,省内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经海005号下水,建成大型深远海养殖设施24座,在全省率先开展10处大规格鱼类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年可提供大规格鱼类苗种2000万尾以上。二是推动农业产业化企业雁阵式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雁阵建设工程”,加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加大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壮大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雁阵群”。分别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93家、286家,其中年销售过亿大型企业139家、过百亿元1家,农字号上市企业15家。三是以链式化发展抢占预制菜新赛道。健全链长、链办、链主企业联动机制,实施产业集群培育、企业倍增、技改提升、项目招引、品牌培育“五项计划”,全域培创“烟台预制菜”品牌,全力锻造预制菜产业名城。全市形成果蔬、水产品、分割肉、速冻食品等20多个大类400多个品种的预制菜产业体系,预制菜相关企业1200余家,稳居全省预制菜产业第一梯队。

聚焦塑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一是高标规划建设胶东特色“鲁派”民居。坚持规划设计先行,深挖地域、人文、建筑特色,科学规划“倚山伴海”“层层相叠”的胶东特色传统村居、魅力村居。注重村庄建设改造时、度、效,塑造“鱼鳞灰瓦”“青砖白墙”的胶东特色建筑风貌,引进社会资本,加强传统建筑修缮保护,合理改造利用闲置村居建筑,发展高质特色乡村旅游,使村庄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获得了收益。二是全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压茬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抓后进、促提升”重点攻坚、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三膜一袋”整治等专项行动,着力整治农村残垣断壁、乱堆乱放、乱涂乱画、农村违建、电线乱搭乱挂和村边、路边、沟塘边垃圾。将全市131个涉农镇街5767个村居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督查考评范围,实行市县两级督导和第三方检查相结合、“蓝黄红”亮牌管理等方式,推动农村环境一体整治、全域提升,实现乡村增颜值、村民增福祉。三是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乡村建设为民而建,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今年以来,完成单村供水改造580个村,改造农村户厕4816户,完成62个村庄供水保障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628公里,新建10千伏线路211.62公里,新增配变容量2.67万千伏安。

聚焦创片区,分层分类开展示范创建。突出“两区一村”,坚持集中连线、成方连片,突出特色、示范引领,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一是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国家级层面,龙口市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名单;省级层面,争创2批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5个;市级层面,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27个,评选公布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1个。二是扎实开展衔接推进区示范创建。坚持梯次创建、统筹推进,有序实施莱阳市姜疃镇、牟平区大窑镇2个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从20个重点帮扶镇筛选建设市级衔接推进区7个,指导区(市)建设县级衔接推进区13个,衔接推进区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提升。三是扎实开展和美乡村示范创建。优先选择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群众积极性高、产业发展基础好、乡村治理有序的村庄,加强规划引导、要素投入,集中打造有特色、供示范、可复制的和美乡村,让各地干有遵循、学有榜样,先后争创省级美丽乡村206个,今年又获批省级和美乡村创建名额42个。全市形成“市有示范区(片)、县有示范镇、镇有示范村”的和美乡村建设新格局。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