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党芬
白驹过隙,转眼间《滕州日报》三十岁了,我也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十分有幸,从创刊至今,见证了她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自2013年离开报社也已十年之久。何其幸运——在报社工作二十年间,青春在此经历、生命因其而富足,每每回忆起来,都有那么多的感动时刻与难忘瞬间。真实、热诚、理性、激情,对新闻事业的追求不觉之中渗透成生活的态度与生命底色。回顾过去,那些经历过的新闻人物与新闻事件已经永远定格为历史、成为永恒,也有渐行渐远的同事与朋友。抚今追昔,有些东西依旧保留着,如一名新闻人的职业素养,始终都不曾改变——敬畏中的坚持、岁月中的感动以及磨砺之后的坚强……
初进报社,从记者一步步干起,二十多岁的年龄,投身社会的洪流中,一切充满了新奇,一切又充满意义——用笔触去感知世界的美丑,去共情人群中的弱小与悲壮。在民生编辑部任主任期间,我负责民生新闻的策划与报道,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柴米油盐,困难群体的求助救助,通过一部热线电话架起了媒体与公众的连接。每每通过报纸的持续关注,一件件涉及民生的大小事情得以推进与解决,我们这些新闻人感受到“无冕之王”带来的莫大荣耀与价值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和同事们在这些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持续努力,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些陌生者的命运,现在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一种修行?此刻,只想轻轻地问一声:那些曾经触动过心灵的新闻事件中的人们,你们还好吗?
遗弃的“丑丑”
镜头拉回到2006年的一天,一名女婴出生没几天就因患先天性脑脊膜膨出被父母丢弃。接到市民打来的热线电话后,当时任民生部主任的我立即安排实习记者吕雷雷前去采访。善良的他看到孩子可怜,竟然把孩子抱回了家,由妈妈临时代为照顾。记者从新闻关注者变成了参与者,孩子在我们手里成了“烫手的山芋”。我们去雷雷的家中探望,他的妈妈也是一筹莫展,让我们尽快想办法妥善安排。为了报道的需要,雷雷给孩子取名“丑丑”,在报纸上发出了“救救丑丑”“我成了临时爸爸”的呼吁。通过与民政部门沟通,在他们的协助下,枣庄福利院同意接收“丑丑”。追踪报道的收尾篇“丑丑福利院安新家”总算给了公众一个交代,我们所有编辑部人员也都松了一口气。后续的一切更令人欣慰:孩子得到了北京某公益组织出资救治,康复后被送往北京的一家福利院,直至被好心的家庭领养。至今还记得在襁褓中穿着红色衣服的“丑丑”那双忽闪着的大眼睛。事情过去快二十年了,我想,“丑丑”一定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因为有爱相伴,定会快乐幸福一生。
“痛恨世界”的高考生
二十年前7月的一天,编辑部收到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信是一位高三毕业生写来的,内容虽短字眼很扎人:“难道我要与理想中的大学失之交臂?我将痛恨这个世界!”经过核实得知,写信者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濒临失学的他对社会心生怨恨。绝不能让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被挡在校园之外,更不能让孩子还未入世就在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编辑部达成了共识!随即我们立刻求助社会,学生所在的南沙河镇和瑞元香料厂等企业纷纷伸出援手奉献爱心,报社也捐出了两千元,很快便凑齐了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如今,这名学生应已成家立业。得到了社会爱心加持的他,对于世界的态度,是否早已由痛恨转化成感恩?他是否也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如他一样处于困境中的人们?
达观的癌症患者
2001年,身为记者的我受一名肿瘤科护士的启发,走进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采访那些身患绝症、被判定了生存期限的患者,关注一下临终关怀的话题。至今那位当时年过七旬、转战南北、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的张焕文老英雄爽朗的笑和掷地有声的话一直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时刻提醒着自己要珍惜当下珍惜所有。谈到病情和死亡,老人脸上看不到一丝焦虑和恐惧,相反表现出常人没有的达观与从容,他笑着说:死,并不可怕,比起那些死去时才十八九岁的战友,我这几十年都是赚的!
像以上难忘的故事还有许多:汶川地震后自发和同伴跨越千里去前线救援的政协委员邱清保;与父母吵架离家出走、经过中介和报社里应外合有惊无险回到父母身边的少女曹某;还有离散多年回归故土的寻亲者等等,因篇幅有限不再一一讲述。
女儿的期待
1999年5月,女儿诞生,她从小学一年级便开始了她的“小记者”生涯,放学后便从实小来到府前路的报社旧址,见证着报社的叔叔阿姨忙碌的身影,早早就知道了校的多音字念“jiào”,是校对的校。她曾以小记者的身份随记者团前去采访,去寿光国际蔬菜节一起互动,家中至今还珍藏着那张巨幅的合影照和寿光小记者送她的礼物。每一次报社迎新年联欢会,她都非常乐于参加并表演节目。至今回忆起来,女儿都说:放学后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能去报社写着作业等妈妈,还能玩玩电脑。如今,女儿的年龄已经超过了我进报社的年龄,明年也将步入职场,她曾说:妈妈,未来我要像你一样幸运就好了,能从事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再苦再累都是享受。每每想到此,我都无比的感恩与欣慰,曾经的过往、所有的付出与汗水,今日回忆起来,都已化为一份美好。的确,她和我一样对《滕州日报》充满感情,也和我一起同报纸共成长。只愿她未来如我一样幸运——选择自己所爱的,去爱自己所选择的,只要你心中有爱、有悲悯、有力量,坚守初衷,未来又何惧风雨与挑战!
最喜欢也无数次引用过《南方周末》上个世纪末的元旦献词,此刻,在2024年新年前夕、在迎接《滕州日报》创刊三十周年之际不得不再一次借用: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最后,祝《滕州日报》三十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