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始终坚持“党管教育”“人才强教”思路,持续强化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三名工程”,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有效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素质提升,为打造“善城善教 学在滕州”品牌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我市认真学习教育部和省市关于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工程计划部署,制定培养方案,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服务保障措施等,做优做细“三名工程”顶层设计,严格规定“三名”评选程序,实行梯级培养、评选,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带动一批拔尖人才,辐射一所学校,产出一批成果,从而带动全市教师队伍的全面协调发展。
我市聚焦研训一体、按需施训、实践导向,指导“三名工程”人选在履职尽责、示范引领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储能赋能提能。以培育造血。整合落实国家和省市级系列培训计划,完善教师培训机制,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分类分层培训,抓实通识培训、业务培训、专项培训,建立国培省培做引领、市培县培育骨干、校本培训促全面的“五级联动”培训体系,量身定制专业发展图谱,实现了从新考录教师到校长7个层级培训的全覆盖。以创新强骨。采取项目驱动、问题解决、课题引领等方式,把课堂教学、教研工作、课题研究与培训有机结合,全力构建沉浸式研修模式,每年组织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学区主任300余人参加教育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以服务强心。市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列支3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学校公用经费5%作为教职工培训专项经费,以保障培训进修、教育科研等活动;加大市级“名师工作室”建设支持力度,设立市镇校三级名师工作室328处、名班主任工作室46处,同时设有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3处,不断提升骨干教师“领飞”、名校长领航能力。
为发挥“三名”引领作用,我市把工作室变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开展工作室培训、形成学习共同体等措施,选择相对薄弱学校作为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输出办学思想,有效提升其管理水平;名师名班主任每人承担3名以上青年教师培养任务,采取课例分析、教学竞赛等方式,打造“同课异构”课堂,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把送教下乡变成互助共成长。严格落实每月3次名师及学科中心团队“乡村振兴·送教助研”活动。今年以来,深入16个镇93所学校开展“订单式”送教下乡、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活动50余场次。把课题研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鼓励参与课题研究为引领的教育教学研究,带领工作室团队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育评价改革,强化过程监管指导,持续提升“三名”教育教学能力,真正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和学校内涵发展的“助推器”。刘林昊 报道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