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难忘记者来拍照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3-09-20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杨祚合


IMG_20230509_104714_edit_1839526355830490


在我的剪报本里,贴着一幅四十多年前的照片剪报,那是在鲍沟公社文化站《大众日报》记者特来拍摄的。照片中的几个人都是公社文艺创作组的成员,看着有些发黄的照片,当时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1983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天,公社文化站通知我们几个到文化站集合。上午九点多钟,我们来到文化站办公室,站长马召敏已早早在门前等待我们。


马站长欣喜地给我们说,叫大家来是有重大任务,过会《大众日报》的记者要来给我们拍照。大家一听,分外兴奋,七嘴八舌议论起来。马站长连忙向大家说明缘故:7月,文化部农村文化工作会议(北方)在我们滕县召开,滕县被评农村文化工作先进县,同样我们鲍沟文化站也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大众日报》记者专门来采访拍照,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表彰。


听了马站长的一席话,大家更加激动。纷纷提起往事,感慨万分。改革开放以来,在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商洪渡局长领导下,全县文化工作全面发展,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我们鲍沟公社更是走到了前列。单从文艺创作方面就值得一说,公社文化站创作组虽说人不多,但写作数量和质量始终排在全县之首。文化站编有的自己的油印刊物《鲍沟文艺》,定期出刊,内容全是本公社作者的作品,这在全县是首屈一指的。县文化馆出刊的油印《宣传材料》,鲍沟的作者作品占据了多数版面,铅印文学小报《荆河》也经常有鲍沟的作者文字露面。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县文化馆每年选编的《群众文艺创作选》,都有鲍沟公社作者的作品入选。还有部分作者的一些作品上了枣庄群众艺术馆的《文化生活》和枣庄文联的《抱犊》(原《枣庄文艺》)及《枣庄日报》等报刊。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文化站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公社文化站图书馆为创作组成员大开绿灯,借阅报刊数量和时间不受限制,为作者们的阅读和写作提供了方便。马召敏站长还不时组织大家一起学习研讨,提高作品质量。大家议论着,为文化站的成绩荣誉而骄傲,也为自己的努力付出而欣慰。


闲聊不多会儿,记者来了。面对摄像机我们还有点儿紧张,虽然拍过照,但那是在照像馆里。我们搬了几把椅子在文化站办公室门前坐下,记者自我介绍并告诉大家随便些,围坐一起继续闲聊,不须一本正经摆样子,要自然点。我们提起原来的话题,漫不经心地你一句我一句说着,放松下来。没在意,记者竟拍完了。随后,记者又在文化站院内拍了一些镜头。


后来,《大众日报》发了个摄影专版,专门介绍滕县的农村文化工作,我们公社创作组的那幅合影就登在报纸上面的首要位置,那是在1983年12月4日《大众日报》第4版上。我看到那期报纸,非常高兴,就将我们的合影剪下贴在剪报本上(右起面对镜头第三人为本文作者)。后来听别人说,那位记者就是《大众日报》社有名的摄影记者钱捍,拍摄了很多著名的作品。


岁月荏苒,年近古稀,而今翻看这幅照片,一些尘封的记忆又涌上心头。于是提笔写下数行文字,记下这段永不磨灭的美好时光。


编辑: 杨祚合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