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中秋诗词圆月光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3-09-29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张光恒


中秋佳节,亲人团聚,举杯邀月畅饮,亲情流溢。而独在异乡的游子,念乡意更重,思乡情更浓,异地他乡,抬头望月,低头思乡,不知觉间,古代诗词中的中秋思乡佳句,便会从虚空中渐次而来,在耳边浅吟低唱。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这是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的诗句,写得情真意切,中秋念乡之情,思亲之意,溢于言表,写出了游子心声。以前所过的中秋,还在家乡杏园,而现在却在“湓浦沙头水馆前”了,他乡所见月亮,能有几回是圆的?面向西北方向,寻找故乡,哪里还能找寻得到?只能感叹“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了。这首与李白名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能不品。


与此相反,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一诗,写得却是大气奔放,令人荡气回肠:“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月亮还没出来,其光芒已千丈;一杯酒还没喝净,月之光已摧枯拉朽,逼尽乱云,圆月恰似天空中洗净的眼睛,应该用尽了明河的千斛水吧。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想象瑰丽,夸张奇绝,逼真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明亮,令人拍案叫绝。


不过,晏殊的《中秋月》,便和苏轼的风格截然相反了,应归为“婉约派”风格。试看诗中所写:“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写出了“羁人”在墙角一隅独处的孤独、苦闷,并由此推彼,联想到月上嫦娥一定也有怅恨,因为月亮之上,陪伴嫦娥的只有玉兔、桂花树,她身处广寒宫,孤孤单单,定会倍感孤寂,诗风冷清而又细腻。


而杜甫的《八月十五夜》,则有了空明悠远的味道,“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诗人在月圆之夜的八月十五,归心似箭,然后描写那明亮的月光,照得大地白如昼,似乎可见纤毫,“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整首诗突出了月亮的皎洁程度,把中秋月夜描写得美轮美奂,恍如人间仙境,令人向往。


不过,看苏轼的另一首《中秋月》里“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一句,却强调了中秋的良辰美景不会长存,如昙花一现般,转瞬即逝,警策我们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不要虚度光阴,空耗年华,和上面的一首相比,明显地表现出了哲理及劝谕意味,别有味道。


总之,关于诗词中表现的中秋,多种多样,精彩纷呈;而在诗词的广阔国度里,主题为中秋的诗词,的确是璀璨绚丽,耀人眼目,它像一朵艳丽的奇葩,摇曳生姿,引人入胜。


编辑: 张光恒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