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怀念打更岁月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3-10-16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万祖波


如今寒露节气已过,大约一个月后,就正式进入冬季了。  


突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两位长者,头戴毡帽,身穿蓝色粗布大袄,一人持枣木梆子,一人拿着铜锣,挑着被烟熏黑的灯笼,在数九寒天、无一个行人、犬吠此起彼伏的深夜,步履缓慢地走在街巷里。先是敲击梆子两下,继而铜锣哐哐两声,最后传来“寒潮来临,关灯关门;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吆喝声。吆喝的同时,那两人口中呼出的气,晃动闪现于这寒夜微弱的灯光下,成为此刻仅有的生机与气息。  


在古代,打更的人称为更夫,一般是年龄大,丧失劳动能力,家庭困难的人从事这种工作。有的受雇于官府进行打更,当然也有的给大家族看家护院打更。他们守着滴漏或者燃香,从晚上七点开始,两小时一次上街打更,一夜打五更,第五次打更已经是天似亮似不亮,鸡开始打鸣了。打更,一方面起着定期报时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承担了治安防范的责任。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钟表早已遍布千家万户,报时性质的打更活动已经逐步消失,但是其治安联防的作用,在冬季的农村存在到了20世纪90年代。  


祖父健在时告诉我,旧中国鲁南地区的乡村,每个村子基本上都设置两个出入口,出入口有很高的大门,门的内侧后面有搭设的木板楼梯,人可以爬到上去往门外张望,村里的田地尽收眼底。老辈的人将这两处大门叫闸口楼,小孩说是筒子楼。夜间二更天的时候,由更夫把闸口的门准时关闭。滕县的大村庄都有闸口,地主家的看家队手拿土枪进行打更。最厉害的还是滕县西的闫村,四周都是围墙,村口修筑了城墙,前面还有护城河。这是申宪武构筑的工事。


我所在的村子,新中国成立以前,村民都是滕县鲁寨地主的长工,全村被称做佃户村。为了督促村民早早起床,打更的人都是鲁家寨大地主的宗亲本家子。村民们一般睡得正香甜时,五更的更声就已在全村响起来。一次,祖父被叫起床去买丧事用品,赶马车途经滕县城的电报大楼,问了一个华北弘道神学院的基督徒才知道,这时是西洋时间三点半多点。这就说明,村子里所谓的五更,在四更天就被打响了。这样的事情多发生在夏季,这天儿本身亮得早,加上那时候的农民忙忙碌碌,只为打工养家糊口,对这样的事情,是根本察觉不到的。


新中国成立后,打更活动在每年的冬天开展。每年立冬的晚上,召开村党支部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明确并公示出冬季村里夜间打更人名单、职责、处罚规定、请假制度。每夜7人打更,值班地点就在村委会民兵连会议室,村里负责提供炭炉子烧茶水,负责提供鸡蛋和大白菜和成袋的挂面,打更人可在夜间下顿面条喝。


打更的日子里,打麻将、骨牌、扑克是绝对被禁止的。一个夜晚,要求每个胡同要巡查五趟,巡查的时候带上手电筒,拿上铁棍,说话要大声。也要去地里逛逛,看看浇地的水泵和线杆上的铝线有没有被盗贼偷走。


随着一个冬季的结束,乡村打更工作也就一块结束了。这时候,镇上会召开冬季治安总结会,对无治安、火灾问题的村集体,给予几辆自行车、十几箱肥皂、几十个脸盆、几箱子毛巾,印有“镇党委政府奖励”烫金闪光字样的手提皮包等奖励。如果有抓捕盗贼并扭送镇派出所的有功之人,给最高500元奖励还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发展。  


大部分人是尽忠职守的,正儿八经去打更。曾有一次,遇到外乡镇的盗贼偷盗电缆线,去地里巡逻的3人手持铁棍上前与盗贼厮打起来,至于盗贼共9人且有大锤、刀子等凶器都全然不顾。后来,村子南部的人闻讯赶来,盗贼骑着摩托车逃走,未及带走的工具和赃物全部被村民缴获。我村打更者立下大功一件。  


当然,也有个别不好好打更的人,动不动回家有事,很长时间不来,到了三更天以后直接回家睡觉了,等天快亮时再回到值班室;还有人干脆喝面条时在,喝完面条后,一夜不见人;也有人说是巡逻,半路上跑去某个人家打牌去了,一直打到五更天;还有的人,干脆收音机一开,评书声一响,凳子上一躺,大半夜过去了。


我父亲还是较为尽责的,一夜五巡查都做到了。有几次,他去外地干活未回家,让我替他打更。大家看我小,给我煮了鸡蛋吃,让我先在长条凳上睡一觉,说是打更时喊我去。结果一觉醒来,天亮了,我就回家了。


大家说,你一个小孩,能做什么,只能凑数罢了,打更的值班签到表上,我们签你爸爸的名字就行了。  


时代的车轮快速飞奔,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也更加完善,网格化管理深度推行,公安机关警务力量包村包片更加细致,电子眼也早已代替了人的肉眼。加上人们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冬季偷盗案件总体数量上已经很少很少了。治安防范作用的乡村打更活动,已经成为过往烟云,成为时代烙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言及于此,情由此刻,我的内心,再次浮现起儿时经历过打更的各种情景,心底生出由衷的敬意、感激。


因为,无数打更人以脚步丈量土地,守护这方家园,年复一年,做着平凡又伟大的事。 


编辑: 万祖波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