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娟子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的一位才子。“浮生”取李白“而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之意,沈复著此书时已四十六岁,据说原著六记,后丢失了两记,所以现书中实际仅为“四记”。
我所购版本是由张佳玮翻译成的现代文和沈复原著文言文组成,四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愁记》《浪游记快》。沈复言——想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睢》,乃是《诗经》三百篇之首。把夫妻情事列在首卷,余下依次列就,我也按此例办理吧。
事实证明,这本书流传数百年,为经典之作,首卷《闺房记乐》功不可没。作者在经历半生沉浮之后,用自己的文字怀念与发妻芸的点点日常,著此书时,芸已过世五年。古往今来,人们所求的夫妻理想状态不过是心灵相惜,精神上得以共鸣。而所求皆难求,此书中作者沈复与芸恰恰正是难求得的这类夫妻,异常珍贵,引得后人垂涎。
沈复与芸同岁,芸生月在年初,沈复在年末。芸自小聪颖明慧,学说话时,听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四岁丧父,因家境贫寒未能入学读书,偶然翻到一册《琵琶行》,因为能背诵,一个字一个字对照认着,这才开始识了字。两人十三岁订婚十八岁结婚,婚后芸将巧妙心思尽情发挥到风雅之事中:夏天,为煮一壶好茶,趁着六月荷花晚闭早开,芸会把茶分成茶包。傍晚放在荷心里,等到清晨荷花开放时取出,然后用储存的雨水烹茶,这样煮出来的茶汤荷香四溢,别有风味;芸用扁豆和竹篱笆做了一扇活的屏风,盆中种植了藤本植物,可以在竹屏格上蜿蜒生长。不久,绿意葱茏,使室内绿荫满窗,即使深秋,也春意盎然;沈复与众友人外出游玩赏花吃酒,遗憾酒冷粥凉,芸请了街边卖馄饨的担着锅炉灶,一同尽兴。心思巧妙,如是种种,不胜枚举。
开始几年公婆很中意芸,后因各种事由纷繁交杂,剪不断理还乱,芸便在公婆那失了欢心,以至于父亲把他们赶出家门十年之久,颠沛流离,虽情感至深,经济却一直困顿不堪。
这本书我在六年里认真读过三遍,每一遍感受皆有变化,而最强烈的体会是意难平。
2017年我读罢:只觉沈复的妻子芸,性格有些同于林黛玉,忧心思虑,多愁善感,才致疾病缠身,年纪轻轻就离世;而沈复这个人,即便饱读诗书,又擅长作画,致命点就是没钱,太穷,作为一个男人,社会生存能力太差,所以他不能给芸好的生活,短短23年,无法白头偕老;沈复的一生,先是失了妻子,接着父亲去世,然后儿子更是年纪轻轻离开人世,颇为清苦坎坷;很奇怪,他与至亲之人的关系并不能维系太好,但是他遇到的朋友却非常讲义气,给予他很多的帮助,他的妻子芸也是,跟闺蜜华一个誓言谨记多少年,还要去履行。整本书,令人感慨。
2020年重读《浮生六记》,感觉与余华的《活着》有相似之处。都是穷困潦倒,亲人不觉间一个个离世,读来让人胸口发闷。
2023年复读,只觉沈复文字平淡优美,于情于景皆是。书中形容新婚之夜——缠绵怜爱,不知东方之既白。
《浮生六记》,带给人的不是一种感情是许多种感受交织在一起,时而欢欣,时而压抑,时而惋惜,久久抽离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