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宝民
范云是南朝齐的官员,一开始只是普通的官员,齐高帝建元初年,竟陵王萧子良担任会稽太守,范云担任了他的主簿。但萧子良对范云不太了解,所以也没有重用他。怎么能得到萧子良的赏识呢?范云在寻找着机会。
后来,萧子良约定了日子要登秦望山,命令范云随行。范云对山上的情况很了解,知道山上有秦始皇的刻石,文字全是大篆,很多人都不认识。范云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就在头天晚上取出《史记》,反复诵读,直到朗朗上口。第二天登山的时候,萧子良看到了秦始皇的石刻,就向众人询问,但大家都茫然不知。萧子良便问范云,范云说:“卑职曾读过《史记》,见到过此刻石文。”于是,他就开始大声朗读,畅达如流。萧子良因此大喜,从那以后,对范云就重视起来,待他如上宾。以后,萧子良到其他地方任职,都把范云带在身边。
范云是个既有学识又敢于劝谏的人,经常为萧子良出主意、向萧子良陈述朝政得失,他的许多建议,都被萧子良采纳了。后来,范云官拜尚书殿中郎,萧子良为范云向齐武帝求俸禄,齐武帝说:“听说范云对你阿谀奉承,所以应该流放他。”萧子良便告诉齐武帝:“范云侍奉臣下,常相规劝,我这里现在还存有他的谏书百余章呢。”齐武帝便索取观看,发现范云的言辞恳切,他嗟叹了许久,对萧子良说:“想不到范云竟然是这样的人,那就让他辅佐你吧。”
有一回,文惠太子到田里观看收割稻谷,范云随行。太子回头对范云说:“这些人割得多快呀!”范云说:“春、夏、秋,三个农忙时节的农事,的确很辛苦,希望殿下能体察农活的艰难,不要安于一朝之逸乐。”太子听罢神情肃然,向范云致了谢。从田里出来后,先前不认识范云的侍中萧缅,走进范云的车旁,握着他的手说:“想不到今天又听到如此刚直的言论!”
范云不但对竟陵王和太子进行劝谏,对皇帝本人也敢于劝谏。梁武帝受禅登基,到南郊去祭天,范云陪同梁武帝共乘一辆车。祭祀典礼完毕后,武帝上车对范云说:“朕今日感到很惶恐,像用朽坏的绳索驾驭六匹马一样。”范云回答道:“我也希望陛下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武帝认为范云说得很对。
范云还是一个十分讲义气的人,在别人危难之时总是出手相助。年轻的时候,范云与领军长使王畡很友好,范云新建的房屋落成,搬家完毕时,王畡死于官舍,没有停放尸体的地方。范云一点也不怕晦气,立即腾出东厢房供停尸之用,让尸体从大门移入,亲自料理殡殓之事,并将一块玉放入死者口中,按丧礼为其招魂,当时的人都认为范云的这种做法实在难得。
对于生死,范云看得也很透彻,有一天,范云突然发病中风,招医生来看,医生说:“缓治则一个月可以完全康复,如果要今天治愈,恐怕两年之后发病就无药可治了。”范云说道:“早上得知真理,让我晚上就死都可以,何况两年呢!”于是,医生就按他的嘱咐为他治好了病,但两年以后,他果然发病而亡。
范云死后,皇上非常悲伤,悲泣流泪,足可看出范云在他心中的地位。
范云是一个正直的官员,敢于向皇上进谏、不顾个人得失;而且有侠义之心,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风云之志,风范长存,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为人处世态度,后人才把他的事迹写进史书,以此来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