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示儿小札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2-27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邓后军


多儿,通过与你语音通话,我了解到你这几天学习紧张,情绪烦躁、身心疲惫。我疼在心上。我今天不再唠叨,“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最长久的投资是学习,最能改变命运的也是学习”“打垮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面对充满希望的生活,努力永远不会太迟”这类的话。


我讲讲“闲时吃紧,忙时悠闲”,放松一下。古语说“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警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意思是说,身体不宜过于忙碌,但是在闲暇的时光中找一点事情来做,就可以防止懒惰;心灵不宜过于闲适,但是在紧张之中放松一下,也可以捕捉到内心的灵感,领略到生活的真谛。音乐之所以扣人心弦,就在于它懂得收放缓急,就像《梁祝》中有缠绵柔美的爱情渲染,也有雷鸣闪电般的反抗挣扎。一曲听完,我们也仿佛经历了一场切身的情感,思绪万千。这就是变化的魅力。


生活也与音乐相似,需要不同的节奏来改变心情,转换方向。如果总是处在单一的环境中,就很容易产生厌倦。正如只有平时紧张的学习,才会觉得周末分外珍贵和放松,如果长期无事可做,又会向往上学、工作。新鲜的环境和节奏总是让人精神振奋,有一种从头开始的激情;崭新的自标也会让人重新审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当你在一种状态中感到乏力时,不妨换一个节奏来放松自己,或者稍稍调整一下方向,向自己擅长的路出发。这种转换在整个人生轨迹中是一种调和的艺术。譬如饮酒,干杯则不知酒味,泥醉则不知微醺,要小酌,取之刺激与温醇的中和。在很多学者看来,中国人生活的最高境界就属于这种调和的生活。


林语堂先生说:“我相信主张无忧无虑和心地坦白的人生哲学,一定要叫我们摆脱过于烦恼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责任。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也就是我常与你及你姐提到的:培养你们想象美好生话的能力。其实,我们现实中的生活状态就应是“闲时要有吃紧”“忙处要有悠闲”,这是一种介于忙与闲两个极端之间的有条不紊的生活。这样的人仿佛在走着中庸的平衡木,在运动与静止之间找到了一种完全的均衡。所以要想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真正值得自己倾尽心力,并能始终保持热情的事,就应该做这样一个人:清闲中带有忙碌,在忙碌中又抱着轻松的心态。


古人云:“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人生也应该有张有弛,也应该忙中有闲。人生这把弦琴,弦太松了,弹不出优美的乐曲,太紧了,就容易断,只有松紧合适,才能奏出舒缓优雅的乐章。悠闲与工作并不矛盾。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能拿得起,放得下。学习时就全身心投入,高效运转。放松时就全身心放松,去钓鱼、去登山、去观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编辑: 邓后军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