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万般滋味皆生活——读冯骥才先生《人生滋味》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2-29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任泽健


寻常日子寻常过,万般滋味皆生活。这是对冯骥才先生散文集《人生滋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最好概括。


冯骥才先生的散文平易纯朴,意味深厚,有思又有趣,体现了文学大家的气度涵养,又流露出他豁达从容的人生智慧。


全书分为七章:“生活有心”“万物有灵”“四季有美”“人生有思”“此间有雅”“山川有感”“文化有情”。仅看这些小标题,就十分吸引人;读者自然就有品读的兴趣,参与其中的快感。


我特别喜欢那些充满真挚情感的文字,温暖动人,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母亲百岁记》一文中作者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之情,对母亲大寿的期待,读来不禁动容。“母亲已经站在这里——站在生命长途上一个用金子搭成的驿站上了。一百年漫长又崎岖的路已然记载在她生命的行程里。她真了不起,一步跨进了自己的新世纪。此时此刻我却仍然觉得像是在一种神奇和发光的梦里。”作者为目前准备的寿宴简单朴实,没有华庭盛筵,没有四世同堂,却饱含着母慈子孝的深情。“能与母亲长久相伴下去就是儿辈莫大的幸福了。我相信世间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这句话。”母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除去文学的技巧不说,要真诚,要接地气,有人间烟火味,这才是真正的文学书写,直抵内心的表达。


《老夫老妻》是一篇叙事散文,也像一篇小说。因为它有情节,有起伏,有故事,更有真情。“为我们唱一支暮年的歌儿吧!”——一辈子吵架的夫妻,吵吵打打四十年。吵架就像在水面上划道儿,无论划得多深,转眼连条痕迹也不会留下。本文专门写了“今天的架打得空前厉害”。老头愤然出门,老太多方寻找。文章就像电影的蒙太奇一样,妻子一路找寻,一路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遥远的往事,穿起过去日子的困难和温馨。似颗颗珍珠一线牵,这珍珠就是夫妻数十年的相濡以沫。最后回到家,才见老头已坐在屋里等待。一对老年夫妻没有言语的表示却从内心原谅了对方。剩下的就是彼此的关心和照顾。读后,在感动之余,也会引发诸多的思考。爱情婚姻,衰老死亡,这些沉重的话题,在生活的每一个平庸琐碎的日子里。暮年的歌,不是朝霞的轻松欢快,也不是花开花落的浪漫诗意;而是褪去繁华后的收敛,是面对夕阳的惆怅与留恋。留给读者的感动与思考成为文学作品最永久的价值与意义。


冯骥才在《我心中的文学》中写道:真正的文学是在痛苦中追求幸福。我的手头正好有一幅冯先生的画作。大雪压着枯枝,两只小鸟相互依偎。据说这是1991年冯骥才先生与夫人共同绘制。而且这幅画还取名《老夫老妻》。冯骥才是作家,也是画家,更是文化大师。结合画作再读他的散文,又有了另一番感悟。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曾表示,追溯一个人精神来源的时候,一定离不开父母和家乡的影响。冯骥才的母亲是山东济宁人,济宁文武兼备,文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武是水泊梁山。父亲是宁波人,家中世代都是文人或者为官。两种文化都对他产生影响,山东人重情重义,特别是重义,厚道忠厚,山东文化有一种阳刚之气。宁波人比较细腻,注重慈孝文化。故土的影响直接显现在他的文字和画作中。


人生一世,苦乐相伴,聚散依依。样样不可或缺,样样都有滋味。唯有以一颗有情包容的心,在平凡的日子里认真生活,投之以热爱付出以真情,这才是冯骥才先生要告诉读者诸君的美好生活之道吧。


编辑: 任泽健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