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滕州为墨子故里补证——近日参观墨子故里博物馆有感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6-24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姜宝昌


  6月12日上午,由墨子书院高伟、张洲等同志陪同,又一次赴木石墨子故里博物馆(原容古博物馆)参观学习。这是我第四次入馆受教,发现馆中藏品又增添不少,真是喜出望外,尤其是有关墨子、墨家、墨学方面的展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使我有实至名归之感。

  20世纪80年代后期,山东大学张知寒先生,依据业师童书业先生的提示,提出了“墨子是小邾国人,故里是今滕州”的观点,旋即得到任继愈、季羡林、蔡尚思、匡亚明等学术前辈的支持。十年前,我引用南朝宋何承天《姓苑》和宋邵思《姓解》记述,试加诠证,窃以为能够说明问题。而今,学界已经普遍认同了张先生的观点。

  我认为,以下几种物品的入藏和展出,可以作为“墨子故里为今滕州”的补证。今胪列如次,并稍作说明。

  1.“目夷永固”石匾、“狐骀永固”木匾、“目夷亭”石匾及其八棱石柱的出土

  “目夷永固”石匾系青石制作,长170厘米、宽70厘米、厚20厘米,重500公斤。先时流落外地。1991年,安上村陈房海老人提供“原目夷城四门南门楼镶嵌‘目夷永固’、北门有‘蚕母绵延’石匾各一块”的信息。其后,李存建先生历尽艰辛,于2016年寻回。稍早,即有“目夷亭”石匾(其宽60厘米、高40厘米、厚8厘米)在木石村出土。继又寻得目夷亭八棱石柱(两楹隶书对联为:“兄让弟,弟让兄,父命天伦千古重;圣称贤,贤称圣,□廉□立百世师”)。这些匾额或以楷体书写,或以篆体书写,估计应是宋以后之作。清康熙时山东东昌府教授王特选有诗云:“狐台山下目夷亭,近接木时(石)一壁青。曾阅《春秋》见蛮触,雨余犹带戟鋋腥。”【狐台山,应即目台山。我认为,依照音理,“目”(或木、或墨)上古应是复辅声母(mh-),后(mh-)分化为(m-)和(h-)两个单辅音声母,于是有“目”(mu)和“狐”(hu)出现。这正如“微”(或省为“■”)上古为复辅声母(mh-),后分化为(m-)如“黴”和(h-)如“徽”相同。古时,姓“黑”与姓“墨”,可以视为一姓,也是这个道理】,指明目台(夷)山下,目夷亭正在木石(时)怀抱之中。上述“目夷永固”石匾、“目(狐)台(骀)永固”木匾、“目夷亭”石匾及其石柱等遗物,与宋熙宁五年傅尧俞所立“宋贤目夷君墓”碑、2016年在木石村东南洼地发掘所得“目夷戈”一起,共同见证了目夷其人与目夷其国的真实存在。如果嫁接上童书业先生“墨翟为目夷后人”之论断,则今滕州木石为墨子故里实无可疑。

  2.“浚复目夷河碑记”的问世

  此碑碑刻文曰:“邑之东南三十里孝三保古有目夷河,据万历十三年修目夷桥碑记载,此河乃墨翟及弟子率众,引虎山、落凤山等沟渎合而注之。河水甘醇,两岸赖之。近年来,因年久失修而泥沙溷积,源有涓而河道枯……迫于疏河,众推首善华诚主理……遂唤众劳心浚疏。男女老幼,一呼而百应,合力为之。自二月初二日始至三月初八日止,挖土逾十万方,筑堤防南北约二十里之广。河道壅者浚,淤者涤,涓流其下,众望所归……两岸乡邻为感恩华公及众善士,合议立石以志不朽云……”

  这里,碑文提到的当年“墨子及弟子率众引虎山、落凤山等沟渎之水”注入目夷河之事,出自万历十三年“修目夷桥碑”所载。应该认为可予信从。墨子故里为木石(目夷),复得一证。

  3.“墨家砦”石匾的重见

  20世纪30年代,著名历史学家、山东大学教授王献堂率众在木石村北约4000米的安上村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物品颇丰。其中“墨家砦”石匾尤为世人所重。此匾以纯熟小篆书写,不像清咸丰八年所制“木石寨”用魏碑体,且用“寨”字。尽人皆知,作为“寨”的异体字,“砦”行用较早,因为“砦”字初义为配备武装力量用以自保的营垒,即四周以砦栅相围避敌求安(“砦栅”义之“砦”,可以写作“柴”)这样的安营扎砦(寨)意识。故而应认为“墨家砦”石匾当为早于清代之遗物,其可信度同样比较高,推想当年“墨家砦”应是墨姓人——墨子后人——的聚落,其后或因战乱,或因水旱,邑人外迁而村砦(寨)遂湮。

  4.狐骀(目台)望族“李氏家训”的启示

  李存建先生作为木石村大家族李氏的一员保存书于中堂的“李氏家训”,训文为:

  “敬祖宗,尚圣贤,敦孝悌,睦相邻,端伦常,友昆仲,兼相爱,和夫妇,教子孙,倡节用,恤孤寡,求大同,存小异,安生理,勿非为,忌毒染,慎嫁娶,勉诵读,重交游,谨丧葬,远酗酒,出异教,守法纪,省自身,非相攻,树天志。”

  中堂两侧对联:

  礼满天下一脉秉承,

  宗源道德继往开来。

  横批:

  狐骀望族。

  不难看出,“家训”包含墨子“十大主张”中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和天志等七个,足见墨子思想主张对故里父老影响之深厚。

  5.曾国藩题墨子石刻的意义

  石刻是曾国藩以正楷题写,其文为:

  “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勉勤劳也。”

  据云此石刻亦出木石村。作为清末大儒,曾氏极颂墨子俭而勤的节操,且用以训诫亲眷及门弟子。如果联系其他家族、族训,如天体力学奠基人钱学森、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国学大师钱基博、著名历史学家钱穆等人之所出——无锡钱氏家族的族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我们自会明白,同儒家一样,墨子的社会政治与伦理思想方面的理念,也蕴含作为标志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福祉愿景追求的恒久理念的若干因子,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形成的源头之一。足见墨子思想主张对整个中华民族影响之广远。


编辑: 姜宝昌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