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德珍
夏日的清晨,空气凉爽,微风里裹着露水的清香,让人惬意无比。这样的好时光,用来读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于是,我临窗而坐,捧着梁衡先生的散文集《心闲天地宽》一书,细细读了起来。
提起梁衡先生,大家都不陌生。他不仅是著名作家,更是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自1982年以来,他有六十多篇次文章入选我们的语文课本,譬如《夏感》《壶口瀑布》《青山不老》等。可以说,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读过他的文章。而《心闲天地宽》一书,更是精选了他多年来的散文佳作。
这本书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倾情打造,共有四个章节:把栏杆拍遍、不如静对一院秋、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什么是美。每个章节都像是精心布置的园林,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
在“把栏杆拍遍”这一章节中,梁衡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感受那些古人的豪情壮志和悲壮情怀。
例如,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他身处怀才不遇的逆境,却能泰然处之,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再如,民间的词作家柳永。他没有辛弃疾那样的“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大志;亦没有陆游那样“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他扎根坊间持续创作十七年,让有限的生命发挥着最大的光热。人这一生,各有其志,各有其才,既无大小之分,也无贵贱之别,无需比较,只需尽情展现,便不算虚度生命。
在“不如静对一院秋”这一章节,梁衡先生用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带领读者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的伟大与美丽。
他写泰山,写它的巍峨壮丽,更写了人们对它的敬畏之情。千百年来,帝王、诗人、将军、壮士纷纷来到这里,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岁月的痕迹,借风势山威,拓宽自己视野,顿悟生活的灵感。他写晋祠,写它的山美,树美,水美;更写了文化遗产——我国古建筑的“三绝”之美。无论是圣母殿的飞檐翘角,还是鱼沼飞梁的匠心独运,又或是盘龙殿柱的工艺之精,无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去看看山川大河吧,去看看名胜古迹吧,总有一处,会让你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感动和满足。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这一章节,梁衡先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悟,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性——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他说,文无长短,书无大小,有魂则灵,意新则趣。如《史记》与《资本论》,浩浩万言,可以成名传世;如《出师表》与《岳阳楼记》,短短数百字,也可以千年不衰。书籍是知识的种子,这种子一定要内容精湛,有价值,且利用率高。他说,经典之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是因为它们都能经得起人们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等,它们对后人都各有启示和指导价值。
在最后一个章节“什么是美”,梁衡先生通过对美的探讨,揭示了美的本质和意义。他认为,美不仅存在于自然景物中,更存在于我们的心灵深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通过对美的探索,梁衡先生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美的世界,让我们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和谐。
现代诗人黄敬远有言:“繁华似锦觅安宁,淡云流水度此生。”意思是说,我们要学会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片刻的宁静,学会在繁华的世界中觅得内心的安宁。而梁衡先生的《心闲天地宽》这本书,则是对这种心境的深刻诠释。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和洗涤,也让我们觅得那份久违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