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开良
众所周知,在我们中国,蒲扇在人们生活中有数千年的历史,是过去平民百姓不可缺少的纳凉工具,我就是在蒲扇的摇动下长大的。多少年来,每当想起母亲拿着蒲扇坐在床边摇动的情形,就不由得感慨母爱的伟大。
在我的童年,电扇和空调分别是两个陌生的词,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只记得每年的夏天,村里人们纳凉常用的工具,就是各种各样的蒲扇、芭蕉扇、硬纸片子。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又遭受自然灾害,农村生活特别困难,没有专门的娱乐场所,更没有电视和手机,日子过得简单平淡。每当吃过晚饭,男女老少手里总是摇着蒲扇,或芭蕉扇,来到村头的树下,或聚集到场边、路口、河畔、坑沿,坐在小凳子上,或坐在席子上,一边聊天,一边不停地摇着扇子,既可扇得凉爽,还可以驱赶蚊虫。他们轻轻地摇动着蒲扇,惬意地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村庄的过去和往日发生的故事,畅谈着古、今、中、外的天下大事、趣事……听得人个个入神,特别是我们这些孩子,更是听得入迷,躺在席子上或草苫子上,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在我的记忆中,有无数次睡着后,天下雨了,迷迷糊糊地被母亲或哥哥、姐姐抱回家……蒲扇不仅摇走了炎热,而且也摇去了岁月,同时也给人们摇来了无穷的快乐和希望。看似平淡的日子,却饱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许,就像那悠然自得的落叶,静谧而美丽,诠释着老百姓生活的真实。
那时候,我家住的是黄泥巴墙茅草屋,不仅门窗小,而且只有前窗,没有后窗,不通风,不透气,低矮,潮湿;到了夏天,蚊虫又多,屋内像蒸笼一样,闷热难过,使人喘不过气来。因此,全家人每天在外纳凉都是到深夜凉爽了才回屋睡觉。睡觉时,母亲手里总是拿着把蒲扇,把蚊帐里的蚊子扇出去,然后坐在床沿边,轻轻地、有节奏地摇动着蒲扇为我们驱赶酷热和蚊子。我常常在一阵酣睡之后醒来,还看到母亲坐在床边,轻轻地摇着蒲扇。母亲也许是太困乏了,微闭着眼,用一只手撑着斜起的身子,而另一只手里的蒲扇却仍在轻轻地摇呀摇,扇底下游走着清爽的风。不知道母亲摇了多少时间,更数不清母亲扇动了多少次蒲扇,直到蒲扇底下那一阵阵轻柔的风把我带入甜甜的梦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在炎热的夏季,享受着空调或电扇带来的丝丝清凉,而蒲扇随之渐渐远去,但蒲扇轻摇的时光,已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永存人们的心中。我对蒲扇有着浓浓的情感,至今我还珍藏着母亲用过的那把蒲扇,偶尔摇一摇,记住母亲的恩德,把蒲扇的情怀、蒲扇的爱永远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