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报道
滕州融媒讯 近日,记者来到“荷乡西迭”精品民宿片区,院内一间间设计精美、古朴自然的民宿让人眼前一亮,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绿树掩映,宛如一幅江南水墨画卷。“这里真的太美了!不仅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小吃,更能感受到乡村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厚重。”外地游客赵明说。
“荷乡西迭”精品民宿片区,是滨湖镇全力建设“微湖渔家”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重要板块。滨湖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宋雪莹说,去年以来,滨湖镇围绕“文旅优先、融合兴产”的发展定位,按照“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分步实施、精准施工、整合优化”的原则,坚持“景村融合、以景带村”理念,采用“一村一景、以景带村、景村融合、同步建设”模式,将示范区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两区”创建一体推进,聚力打造独具滨湖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目前,示范区涵盖了下王、西迭湖等10个村庄,重点建设了“莲屿下王”屿村市集、“荷乡西迭”精品民宿等8个产业项目,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
滨湖镇“微湖渔家”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是我市坚持规划先行、产业主导、镇村支撑、共建共富,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滕州模式亮点之一。近年来,我市坚持高点规划,把科学规划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成立“两区”建设领导小组,按照“农是根、文是魂、旅是花、富是果”的理念,指导各有关镇确立了微湖渔家、薛河梨乡、龙湖月色等创建定位,择优聘请山东规划设计院、浙江乡立方等专业机构高标准设计。组建乡村振兴重大工程指挥部,实行清单化管理、责任化落实、时效化推进,设置单项考核奖,有力推动了“两区”建设落地见效。强化要素保障,加大“两区”资金补助力度,列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省财政补助2000万元;列入枣庄市级“两区”创建名单的,滕州市级再配套600万元,总补助1600万元;列入滕州市级“两区”创建名单的,每个片区补助1000万元。目前,全市片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市还入选了全省财金联动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县。
乡村振兴,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这几年,我们村变化挺大,村里环境越来越整洁,铺上了彩虹步道,增加了很多绿化,还利用空闲宅基地和边边角角的空地种植苹果,我们也增加了收入,生活在这里感觉很幸福。”谈到村庄的变化,村民庞艳峰乐呵呵地说。
沙庄村是柴胡店镇“薛河梨乡”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的核心村、引领村。该村发展边角经济,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模式,盘活闲置宅基地、破旧老房20余处,种植维纳斯黄金、土岐苹果600余棵,努力将“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
为了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我市突出产业培育,把产业导入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点,总结形成既好看又好用、既有体量又有品位的“两好两有”建设标准,实施各类项目78个,打造精品节点54个,探索出滨湖景村融合、龙阳山水田园等农文旅融合模式,界河“马铃薯+”、东郭玉米深加工等产加销贯通模式,官桥北辛之旅、张汪古薛枫韵、姜屯古滕善乡等研学寻根游模式,柴胡店资产盘活再利用边角经济模式。目前,我市精心打造6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和7个衔接集中推进区,其中龙阳、界河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西岗九龙湾湿地顺利承办全省乡村文化旅游节枣庄系列活动,“莲屿下王”市集入选“好客山东”首批文旅市集,秀美荆河、薛河梨乡成功创建省级片区。
不仅如此,我市积极夯实载体支撑,大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围绕建强村级班子,全域推进“跨村联建”,选派34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赴苏州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为247名省级“万村共富”村书记配备导师帮带提升。围绕提升人居环境,改造农村道路30千米,新建幸福食堂70处、美丽庭院3000多户、清洁取暖5.8万户,启动卫生室标准化改造50个,成功创建省级以上美丽休闲乡村4个。围绕加强基层治理,大力弘扬善文化,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美德信用村创建,918个村被评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南沙河镇北池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我市把共建共富作为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充分运用市场化模式,由信华集团牵头成立乡村振兴公司、乡村振兴学院,引入江楠教育、翔宇置业等社会资本,探索建立了国企合作、民企投入、合作社联动、村民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出西迭民宿、下王民宿等一批典型,带动村民就业2000多人,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截至5月底,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176个,13个片区内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过20万元的达到73个、过100万元的达到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