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鸽子自由翱翔的国度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5-08-27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杜永光


过去,对俄罗斯的了解,仅限于从大学时期读的文学作品中,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高尔基的《我的大学》等。为了亲身领略俄罗斯大自然的广袤优美,探究俄罗斯人民内心饱满的精神世界,今年七月上旬,我们到俄罗斯进行了九天的旅行。



在俄罗斯旅行,竟有像在国内一样方便和熟悉的感觉。机场、旅馆、国营商店及旅游景点的各种文字标识,如准备护照、出口、无申报物品通道、安检、餐厅、存衣处、卫生间等均标有中俄两种文字,我还看到彼得堡罗要塞景点说明牌,也是中俄两种文字,就连火车上的售货小册子,中文及价格标得明明白白。


俄罗斯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又称莫斯科军事博物馆,用近80万件军事陈列物和大量珍贵照片,完整见证苏联红军70年战争历史,是全球最著名的三大军事博物馆之一,博物馆里只用俄文和中文两种文字,而且只对俄国人和中国人开放。住在圣彼得堡旅馆里,我在前台顺手取了一张圣彼得堡市区地图,回房间仔细一看,道路、景点及各种设施均用中俄两种文字标注。


斯莫尔尼宫,位于俄罗斯的“北方首都”圣彼得堡(曾名列宁格勒)东北部、美丽宽阔的涅瓦河边,是一座200多年历史的三层巴洛克式建筑,外墙蓝白相间,端庄典雅,原为伊丽莎白女皇建立的第一所女子修道院。十月革命后,列宁把革命指挥所设在此地,并在此发表了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宣言。我们到了这座二战英雄城市,首先拜访了斯莫尔尼宫。


天下着小雨,淅淅沥沥,虽是七月上旬,气温却只有十几度,我撑着伞,前后左右反复看了几遍,想多沾染一些列宁的气息。楼前广场金属支架上挂了一口两米多高的铜钟,楼的大门是木质的,紧闭着。旁边挂着俄文介绍,据说此楼已改建成博物馆。蓝白楼宇依旧气派,古老铜钟依旧闪亮,它们熟悉革命导师列宁一手握帽、一手揽衣昂首演讲的身影,见证着百年前十月革命的光芒。当年,列宁演讲的声音和十月革命的光芒传向东方,推动了中国革命,任由岁月更替,风云变幻,淡不了,遮不住,也割不断,这就是俄罗斯和中国友情深厚的渊源吧!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建于1897-1903年,是密切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关系的又一神奇力量,现在作为纪念,永久性停泊在涅瓦河的彼得格勒沿河街。“阿芙乐尔”源自古罗马神话中的“曙光女神”,象征着黎明。1917年11月7日21时45分,该舰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射空包弹,发出革命总攻信号,成为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的标志性事件;这艘舰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载入史册,1968年被苏联政府授予“十月革命勋章”,目前仍属俄罗斯海军波罗的海舰队编制,现役身份。  


波光粼粼的涅瓦河边,风大,天凉,走到泊在离岸边十米左右的巡洋舰跟前,我仔细观看,舰长126米,舰宽17米,吃水线下绿色,吃水线以上通体海蓝色,这艘百年老舰保养得很好,舰身中央耸立着三个大烟囱,烟囱前面高高的主桅杆上,保留着1917年使用的红色信号灯原件,舰身挂着两个大铁锚,舰首一门主炮指向前方,两侧红星标志像新的一样闪闪发光,俄罗斯海军舰首旗在风中猎猎飘扬。据介绍,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舰炮被拆解组成“波罗的海舰队独立炮兵连”,参与陆上防御;目前,这艘巡洋舰仍具有军事训练功能,现在主要作为中央海军博物馆分馆开放,展示舰史、革命文物及水兵生活。这艘舰见证了从帝国到苏维埃的变革,弥漫着伟大卫国战争的硝烟,浓缩了俄罗斯百年红色历史。



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几天里,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亲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次在胜利广场纪念碑前,我独自一人遇到一对父子,爸爸是中年人,身材魁梧,儿子是蹦蹦跳跳、天真活泼的少年,很阳光,很可爱,我想与儿子合个影,拦住父亲把手机给他比划着,父亲很快明白了,微笑着接过我的手机,把儿子推向我,给我们拍了张合影照。还有一次在亚历山大花园,我坐在树下长条凳等待看换岗仪式,旁边坐着母女俩,妈妈年轻美丽,小女孩穿着粉红色短袖褂,扎着像维族姑娘一样长长的披发辫子,是一个文静腼腆的洋娃娃,我向女孩妈妈提出要与小女孩合个影,妈妈微笑点点头,拿过我的手机,给小女孩理了理辫子,放在我身边。我像爷爷一样牵着女孩的手,女孩笑得很灿烂,小嘴咧着,像一朵开放的花,女孩妈妈给我们拍了几张合影,然后,妈妈又示意女儿不要动,拿出自己的手机,也拍了几张留在自己的手机里。此情此景,不仅表明俄罗斯人文明、好客,更显示出中苏友好的传承和升华。


离开圣彼得堡旅馆时,我拉着行李箱在门口等车,遇见一位俄罗斯中年男子,微胖,败顶,穿着宽大T恤,通过翻译得知他是一位工程师,我们简单交谈一会,我问他对十月革命和列宁如何看待,他不假思索地举起大拇指,表示尊重,赞同,接着又举起另一只手的大拇指,举过头顶说:“中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更是俄罗斯的朋友!”我同他合了影并握了手,他的手很有力量,我们握得很紧,握得时间很长,这一握,传递出我们共同的想法和信念,这一握,更表达出中俄人民世代友好的心愿!



俄罗斯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这在参观了冬宫、叶卡捷琳娜宫和喀山大教堂等景点后深有感触。


冬宫,是伊丽莎白女皇的官邸,建于1754—1762年,是圣彼得堡最大最华丽的建筑,位于涅瓦河边。外墙蓝白相间,柱头和窗框雕花镶金,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成为这座宫殿的主人,进行了重修。十月革命前夕,是临时政府办公场所,宫殿南面的女皇通道直通涅瓦河边的宫殿广场上,1917年俄历10月25日,起义的水手、士兵及工人通过女皇通道潜入冬宫内,为了纪念这个事件,后被改为十月通道,现成为博物馆南门。


冬宫最著名的是吉奥尔吉耶夫斯基大厅,是举行仪式的传统地点,1838—1841年重新装饰,呈长椭圆形,面积五六百平方米,四面墙壁象牙白色,天花板雕花镶金,大厅内两排镀金花枝形吊灯,厅两旁各九根柱头和柱基雕花镶金圆柱,暗红色花纹地板,整个大厅地面以上,就是象牙白和金色两种颜色,金碧辉煌,大厅尽头华盖下是金色和大红色装饰的皇位及宝座。1941年,冬宫已改造为呈现俄罗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博物馆,展出从五世纪到二十世纪期间收集的圣像、油画、发掘文物等丰富藏品300万件,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


叶卡捷琳娜宫地处圣彼得堡郊外,外墙装饰与冬宫相似,也是蓝白相间,柱头和窗框雕花镶金。始建于1717年,是彼得大帝为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修建的夏日别墅,叶卡捷琳娜二世继位后,将宫殿装修点缀得更加富丽堂皇,光彩夺目,是俄罗斯巴洛克风格鼎盛时期最大的代表性建筑。最令人称奇的是琥珀宫,有一间会议室大小,室内四壁全是用波罗的海产的多品种整块整块的琥珀拼接装饰点缀而成,琥珀有安神功能,还有佛罗伦萨多彩宝石制成的放在琥珀框架里的马赛克装饰的名画,走进宫内,红光四射,光彩夺目,耀眼绚丽,科学家费斯曼称其为世界奇迹。1941年,纳粹德国军队占领城市郊外的叶宫,掠走琥珀宫的全部琥珀和宝物,目前的琥珀宫1997年由俄罗斯石雕工匠们修复重建,据说与原宫无异。叶卡捷琳娜宫是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象征,1990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莫斯科,我们站在路边远观了著名的莫斯科大学,校园内满地花坪和草坪深处,是一座山字形大楼,外墙灰黄色大理石挂面,主楼二十多层高,主楼上面还有二十多层高度、三阶梯收窄的塔楼,塔楼两边是大型雕塑,塔楼顶端金属杆上半圆抱着一颗红五星;学校大门上面显示“270”数字,这是在搞建校270年庆典。


莫斯科大学对面是宽阔的莫斯科河,河道上行驶的游船大厅内坐满了游客,游船观光平台上有一家人,在以河道中间竖立的彼得大帝站在帆船上的铜雕像为背景拍照;沿河整洁的广场上也站满观景拍照的居民及游客。我们又经过一处满地紫色薰衣草和黄色小花的公园,公园中间路边,布满了一个一个沙发床,当地居民男女老少和衣躺着或盘腿坐在沙发床上,有的看手机,有的逗孩子,还有的低声交谈,那一日蓝天白云,艳阳高照,据说是人们在享受日光浴。


在圣彼得堡波罗的海边的夏宫上花园里,遇见一场露天音乐会,乐队在草坪高台帐篷下演出,阳光下的场地上,六七排折叠椅,约一二百观众整齐地坐着,秩序井然地欣赏音乐会。


俄罗斯是鸽子自由翱翔的国度,在景点的广场上、夏宫花园草坪上、居住旅馆附近居民区道路旁,甚至是跨河大桥边的人行道上,我都能看到成群成片的鸽子在散步、在飞翔,在圣彼得堡十字岛森林公园里,竟然看到高大松树下,一群鸽子同一只大尾巴松鼠跳来跳去,一起戏耍,招引得我用手机拍了一段录像。


鸽子象征着和平,它被俄罗斯人倾心喜爱,遍布在这片辽阔的黄黑色土地上,它们自由自在地漫步,无拘无束地振翅飞翔,同其它小动物和睦相处,这正表达出俄罗斯人对和平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和追求!


编辑: 杜永光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