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隔雨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5-09-22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张世俊


天已入秋,渐生凉意,一场绵绵秋雨如赴约而至。早晨的校门口,忽地绽开了各色花朵——孩子们挑着小花伞,披着花花绿绿的雨衣,从四面八方涌来。那些伞极小,极精致,上面印着卡通图案,雨衣亦如是,闪着塑料的光泽,将一个个小人儿裹得严严实实。雨水顺着伞沿滴落,竟不曾沾湿他们半分鞋袜。


这景象,迅速将记忆的闸门打开,涌向我的童年,让我想起了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雨天。


那时的雨,似乎下得更为豪放。放学铃一响,我们便如脱笼的鸟,冲向雨幕。有赤脚奔跑的,将路上的水花踩得噼啪作响,泥点溅在裤腿上,成了自然的纹饰。有将化肥袋子折去一角套在头上的,那袋子大抵是装过尿素或磷肥的,散发着一股工业与农业混合的奇异气味,然而却能蔽雨,且跑起来呼呼作响,仿佛自己正在乘风破浪。条件好些的,则有一把大大的黄色油布伞,伞骨是竹制的,要用很大的力气将伞布撑开,能罩住方圆数尺的地方,挤上三四个小脑袋,一路推推搡搡、嘻嘻哈哈地走回家去。


至于折叠伞,那是极稀罕的。偶有同学从城里亲戚处得来一把,便如得了法宝,必定要在众人面前,慢条斯理地按下机关,“唰”一声收拢,又“唰”一声展开,引来一片惊叹与羡慕的目光。那伞精巧,却似乎不如油布伞经得起风吹,常见其主人在风中手忙脚乱地与翻转的伞面搏斗,旁人便笑起来,那笑声里,羡慕却并未减少几分。


那时的我们,与雨是极亲近的。雨水打湿头发,流到脸上,咸涩的,便伸出舌头去接;专往水洼里踩,比谁溅起的水花更高;用树枝拨弄路边蠕动的蚯蚓,看它们如何在泥水中艰难前行。一双赤脚,踩过温凉的泥水,踩过硌脚的砂石,也踩过刚刚冒尖的草芽,种种感触,至今犹在趾间。


而今的孩子们,装备如此精良。他们的雨衣,是科技的面料,透气防水;他们的雨伞,轻巧而坚固,有的甚至带着安全反光条。他们被包裹得妥帖周全,风雨不侵。然而,那雨水的温度,那泥土的柔软,那赤脚踩过水洼的放肆欢愉,却也一并被隔绝在外了。


家长们当然是出于爱护,以一层层的科技加持,为孩子筑起温暖的壁垒。只是这壁垒,在挡住风雨的同时,是否也挡住了他们与天地自然最初、最直接的照面?雨不再是可触摸、可嬉戏的伙伴,而成了需要防范、需要躲避的麻烦。他们无法听到雨点打在油布伞上那种沉实的“噗噗”声,更不曾尝过从额角流下的、混合了汗与雨的水珠是什么滋味。


雨声依旧,时代流转。从化肥袋到印花雨衣,从油布伞到自动折叠伞,庇护越来越周全,而那份与自然嬉戏的天然乐趣,却渐行渐远。或许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雨声,只是不知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被妥善保护的孩子,他们的记忆里,可会响起我们曾经那般,放肆而欢快的踩水声?


雨仍下着,校门口的花朵们,很快便进入了教室。空留一地湿漉漉的水光,倒映着灰蒙的天空,安静地,等着下一个赤足的孩子来将它踏碎。


然而那个孩子,大约是不会来了。


编辑: 张世俊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