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川
退休后,有了空闲,得以养成每日一写的笔记习惯。窗外,秋雨正淅淅沥沥,弥漫着湿润泥土与成熟果实交织的芬芳。我缓缓打开笔记本,续写与秋天的一年一约。
回眸笔下的秋天,早已超越简单的时令更迭记载,而成了一场年复一年与自我对话的精神仪式。
时光流转间,我在探寻秋天“可见”与“不可见”的交界之境——那飘零的黄叶,宛如漫天流淌的画卷,也是灶膛里跃动的温暖火焰;那中秋的月光,既是清银镀染的穹顶,也是亲人围坐时袅袅升腾的温热。正是这种双重观照,让我得以同时捕捉到诗意的震颤与尘世的温度。
岁月递增,对秋的领悟也愈发清澈。秋天,本质上是一场时间的炼金术:栾树的小灯笼需等太阳爬过三次屋顶才会渐次染红,恰如人生,必经萌发与盛放,方能懂得沉淀的深意。我不再轻易为时光感怀,转而学会在浅秋的晨雾中,深嗅那一口凛冽的清凉;在晨起暮落的平凡中,捕捉那些细碎却持久的光。
在生活缝隙中采撷阳光,从容立于深秋之中,静观万物凋零与重生。我的目光,终于完成了从被美刺痛,到与美共存的蜕变。走入秋的角落,参与秋的盛宴:留意到邻居蒸米饭时钻进门缝的香气,在春秋阁早点铺的蒸笼白雾间咀嚼属于这个季节的滋味。
更让我欣慰的是,从秋的纹理中照见了自身生命的印迹:那些被雨水打湿的香樟又新鲜又悲壮,恰似人生淬炼后的通透;童年树下打枣的欢声笑语,数十年后仍在记忆的夜空灿亮如星——有些美好,从未随落叶凋零。
或许,终于读懂了秋天的密语。最美的秋光,不只在你眺望的窗外,更在于你以何种心境与之认同。这一年一度的抵达,终究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意义的收获者。
当我们不再只是窗外的看景人,成为与季节同行互动的主角,那一页页瞬间的铭记便会沉淀为生命真正的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