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闲话地瓜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5-10-30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马润涛


节令进入霜降,搁在故乡已到了收刨地瓜的时候。说心里话我是有点羞于提起地瓜的,因为每当此刻我就会想起乡人说过的一句话:吃地瓜长大的。这是一句大实话,但仔细想想,又带有那么一点贬义,就是说你这个人不仅卑微,而且还死心眼、实心眼儿。当然还有更难听的话:坐着木墩吃地瓜——上下不通气。这就不仅仅是死心眼和实心眼了,而且还有点儿事理不通。


话说到这儿,我们那一代人,谁不是地瓜客?哪个不是吃地瓜长大的?我承认我是吃地瓜长大的,地瓜就是我人生的底色,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并且我一直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里人之所以质朴实在,与生存环境和饮食是绝然分不开的,特别是作为主食的地瓜。在一次文友聚会时,有位朋友问我:你们那儿土地那么少,在困难时期,你们那儿的人比其他地方饿得厉害吧?我说也就是1959年饿得厉害些,往后再没饿着。朋友不解地看着我。我说这要感恩地瓜,因为我们那儿农作物以地瓜为主,而地瓜高产,村里人主食就是地瓜和瓜干,也可以说,村人的幸福全在地瓜干里。其实我说这话是带有几分骄傲的,因为那些年大多地方缺少粮食,而在我们村哪家没有几囤地瓜干子?瓜干金贵成了香饽饽,乡人常拿着吃不了的瓜干换平原上的细粮,除此之外,还能用瓜干换鱼、肉等。总之,以物易物,在那个年代地瓜干当是首选,也是最吃香的,可以换取多种不同的物品。


你吃过地瓜母子吗?我想这话得问像我这般年纪的山里人,因为只有生长在那个年代的人才能吃得到。什么是地瓜母子呢?就是育地瓜芽子的母本。育地瓜芽子要先在空旷的地上挖一个浅土坑,再用砖或者土坯砌成土炕,就是能在下面烧火的那种。砌成的地瓜炕,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炕土要掺入牛粪拌匀,地瓜母子要头朝上插入土里,上面覆一层薄薄的土,再用秆草苫子盖上。地瓜育芽多在早春,因为天气还比较寒冷,故而要烧火保温。地瓜出芽之后,要视气温把苫子揭开或掀掉。地瓜芽育成后要分茬拔,春地瓜主要靠炕芽,春地瓜栽完了,地瓜母子也该出炕了。育过芽的地瓜母子,虽然已经糠了心,变得有点儿柴,不过还能填肚子。相比较而言,地瓜母子出芽少的比较好吃,出芽越多的地瓜母子越难吃。当年生产队也种过窝瓜,就是选择很小的地瓜,直接栽到地瓜埯子里。窝瓜的瓜母子会接着长,收刨时地瓜母子会长很多,而且比炕里起的地瓜母子好吃。


你见过地瓜开花吗?我敢肯定即使地瓜产区的人也不一定见过,因为地瓜花太稀罕了。我是见过地瓜开花的,不过不是在田里,而是在我家的花盆里。那时候我还很小,正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年龄。有一天,爹背着地瓜芽子准备到自留地里栽,我抽出一根芽子顺手栽到墙垛子上的闲花盆里面。在我的管理下地瓜芽子很快长出了秧蔓,而且越长越长,从半截墙上垂到地上。不久在叶梗的腋下冒出了花苞,而且越来越多。有天早上我发现花苞绽开了,呈粉红色,形状很像牵牛花。爹很惊讶,说他活这么大还头次见过这么多地瓜花。长大后我想起这件事,但一直没弄明白,为什么地瓜栽在地里很少开花,而栽在盆里却能开花。其实也不尽然,听女儿说她们那次到山里秋游,就见到了开花的地瓜。不过我还是有点儿吃惊,因为我活了这么大,很少见过地瓜开花。


在以地瓜为主食的年代,乡人用地瓜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食品,譬如鲜地瓜,可加工出地瓜淀粉、地瓜粉条、地瓜枣、地瓜脯等。瓜干粉制作的食品就更多了,印象最深的是娘做的干面丸子和凉粉。干面丸子属于粗粮细作,即使放在当下也算得上是一道美食。再就是瓜干煎饼做的菜煎饼,至今想来都使人回味无穷。还有,地瓜干子面粉,如果掺入榆树皮面,不仅能包大包子,还能擀面条。


早年在乡间听人们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家人儿子结婚办喜事,开席前竟然蒸了一锅地瓜放在香台子上。这已经是春天了,地瓜存放了一冬当是最好吃的时候,于是客人便纷纷围上来问能不能吃。主家说蒸了就是让大家吃的,觉着到开席还得会子,让大家先垫垫。话一出口,你一块我一块,没多大会儿一锅地瓜就没了。这事后来被传扬了出去,便有人议论,说主家精明着呢,人只有一个肚子,吃了地瓜可不就把馍馍省下来了。


生产队时,刨完地瓜就忙了孩子——捞地瓜。捞地瓜也叫复收,队里刨过地瓜的地里常常会漏掉一些地瓜,孩子们便拿着镢镰子或镢头,到收过地瓜的地里捞地瓜。这看起来是小打小闹,但一个地瓜季下来,多者能捞几百斤地瓜呢。小伙伴中二虎不仅是薅草的一把好手,还是一把捞地瓜的好手,别的伙伴一个上午能捞半杈头地瓜,他却能捞一杈头地瓜。开始大家还嫉妒他,后来大家便都服了他。二虎之所以每次都比大家捞得多,就是他会寻找地瓜的飞根,而每条飞根都会有一个大地瓜。所谓飞根地瓜,就是远离地瓜埯子结的地瓜,因为它长在地瓜沟里,人们刨地瓜时很难发现它。二虎的眼就是尖,哪儿有飞根地瓜,他一搭眼就知道,循着裂缝,一镢头下去,一块地瓜立马呈现在眼前。因此,二虎捞的地瓜多是完整的大地瓜,破损的很少。


地瓜虽然好吃,也有吃腻了的时候,特别是在以地瓜为主食的年代,一日三餐,餐餐都离不开地瓜。不过,我没有厌弃过地瓜,至今我家都没断了吃地瓜,老伴隔三岔五就买一回。可我也被地瓜伤着过,还伤得不轻,至今留着病根。那时村人普遍有一个毛病,就是胃病。有一段时间我的胃酸多,饭后胃里常像刀割似的。有一次,我问当村医的三老爷需要吃什么药?他笑着说:“什么药都不用吃,就吃菠菜炖猪肉,保你不再胃酸。”我并没把他的话当真,就觉着他是逗我玩的。后来把三老爷的话告诉了我爹,爹说这还不好办,咱园里有种的菠菜,明儿我到集上割点猪肉,这不比吃药强。三老爷的话没有错,这法子还真灵验。只是后来我依旧胃酸多,且照常剺心着,原因是天天吃地瓜,而猪肉炖菠菜则不能。


那天朋友送来一袋子富硒地瓜,一时吃不了,老伴便礤了地瓜干,足足摆了五大锅拍。摆地瓜干时老伴想起一件事,说她老爷在世时,每逢地瓜季,他都到地里帮着摆地瓜干。老人家摆地瓜干很仔细,从来都不让瓜干压摞,摆放整齐,一点儿缝隙不留。每当此刻她娘便对她说,看你老爷摆瓜干子,就像绣花描云一样。


地瓜再次勾起了我的记忆和乡愁,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几十年来走过的人生之路。我承认,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拷问过自己的灵魂:你变了吗?还是当年那个吃地瓜长大的孩子吗?是否还保持着山里人的秉性?我只能说自己问心无愧,因为我至今仍然喜欢地瓜,我想这就够了。


编辑: 马润涛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