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假山情趣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5-11-01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吕奎


我生活的北方小城,许多单位的院落里,甚至一些饭馆酒肆的庭院中,都矗立着假山。有的是几座峻峭的山峰并立,有的是叠石成山,有的则浑然敦厚,各具风姿——或秀丽,或险峻,或雄浑。山总与水相伴,常见一方清浅的水池,山卧池中,山上缀着绿植,垂蔓轻摇,池中植几茎荷花,几尾游鱼嬉戏其间,平添几分生动。置身池畔,顿觉神清气爽。


我见过最大的假山,是在滕州红荷湿地。巨大的山石巍然矗立,流水自高处倾泻成瀑,激石作响,水雾弥漫,气势颇为壮观。初遇时正值盛夏,我站在远处,身处熙攘人群,却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耳畔只剩下哗哗水声,以及那水声在我心头激起的阵阵波澜。“忽腾绝壁三千丈,飞下清泉六月寒。”那一刻,恍如时空转换。以至于每次回忆,记忆中红荷湿地那烟波浩渺的湖面、万顷亭亭的荷花、蜿蜒通幽的小径、耸天而立的白杨,仿佛都在那座巨大的假山面前,黯然失色了。


我曾工作过的滕南中学的校园里,也有一座假山。层岩错落,叠石为山。水流从最高处淌下,经过几层参差的岩面,形成道道水帘,水花飞溅,最终落入池中。椭圆的水池向外延伸,分出两片水面,弯曲的水流环抱着一个小岛,岛上花木扶疏,水窄处架着一座小木桥,设计灵动有趣。池中有睡莲静静绽放,有游鱼悠然往来,令人赏心悦目。我常去假山前走走,看看山石树木,听听泠泠水声,心情也随之轻松愉悦起来。


假山建造之风盛于唐宋,或许受到了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画的影响。其实,细细端详每一座假山,都是一处别致的微缩景观。看那山势起伏,似有苍茫绵延之态;峰峦叠嶂,气象万千;危峰耸立,如剑指苍穹。它们如立体的画,如无声的诗,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意境。


南宋诗人陆游曾写道:“叠石作小山,埋瓮成小潭。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我曾效仿古人,在老家院中也砌了一方假山。在影壁墙前凿池贴石,用从山上寻来的石块,在池中叠起一座小小的假山,注水养鱼。寻常的农家小院,因此平添了几分幽静闲适,趣意盎然。静倚庭前,观山、观水、观鱼,生活中便多了一点小小的情趣。


想来杨万里的宅院里也该有假山吧,有诗为证:“堂后檐前小石山,一峰瘦削四峰撵。忽腾绝壁三千丈,飞下清泉六月寒。乃是家僮聊戏事,倒倾古井作惊湍。老夫畏热年来甚,更借跳珠裂玉看。”酷暑难当之际,诗人踱至堂后,见家僮正汲水浇在石山上,水流如泉,飞珠溅玉,怕热的诗人顿时感到清凉无比。


与公园庭院中的假山相比,最小的假山大概要数假山盆景了。闲时我常逛花卉市场,总在假山盆景前驻足流连。每一盆都灵秀俊逸,自成一格,都是一方写意的山水。我也买来一盆置于案头,闲暇时静静观赏。久而久之,竟觉得眼前的空间渐渐开阔,仿佛生出一片山间天地,任思绪驰骋,神游其间,似真似幻,实在妙不可言。


清人张潮说得好:“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静坐时翻翻书,抬眼时看看山。眼中有了山水,胸中藏了丘壑,便永远置身于山水之间了。


编辑: 吕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