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山东省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市泥模铸造技艺、王开猪头肉卤制技艺、张汪板鸭制作技艺、滕县白酒传统酿造技艺、鼎盛酱油传统酿造技艺、同丰铁锅铸造技艺等6个非遗项目入选,入选数量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开展非遗普查征集、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全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市大力实施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通过开展非遗资源普查,不断加大非遗数字化保护和实物档案完整规范工作力度,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逐渐完善,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全覆盖的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截至目前,我市现有各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226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柳琴戏、鲁班传说)、省级非遗项目16个、枣庄市级非遗项目56个、滕州市级非遗项目152个。
我市组建了滕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不断强化非遗保护传承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博物馆、汉画像石馆、墨子纪念馆等文博场馆,积极搭建非遗展销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传承体验设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构展示空间,形成集保护、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相继开设了山东老字号暨非遗文化体验馆、滕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洪绪镇非遗传习所、洪绪镇新丰乡村记忆馆、西岗镇民俗展馆等一系列非遗展销场所,充分展示我市不同地域、独具个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滕州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入选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姜屯镇非遗文旅产业示范园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成功入选首批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我市创新传播普及方式,以时间节点为契机,成功举办“欢乐滕州嘉年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滕州书展——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滕州市民俗文化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活动”等非遗展销活动,参加省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文旅博览会、传统工艺大会等大型节会活动,非遗“七进”工作有序推进。积极搭建非遗交流学习平台,成功举办了2022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并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走出去参加研修研习培训,不断加强非遗传承实践能力。“柳琴戏进校园实践案例”入选山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东方冠》荣获首届“振兴传统工艺·鲁班杯”大赛文化创意类金奖,《宋氏六铺作——斗拱》在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荣获银奖,土陶传承人王剑锋、木版年画传承人黄士宝分别荣获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传统技艺比赛三等奖、优秀奖,金银锻制传承人宋军荣获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传统技艺比赛优秀奖,《锅宝天下—珐琅锅具系列产品》荣获首届“振兴传统工艺·鲁班杯”大赛综合材料类银奖。枣庄市级非遗传承人梁军的面塑作品——《四大天王》获奥地利维也纳“红地毯”艺术奖,作品在维也纳各区的公共空间展出,这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首次被邀请。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及快手、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兴媒体,不断加大滕州非遗的宣传推介力度,制作完成《滕州非遗》宣传片,滕州非遗民俗文化在央视“记忆中国”栏目播出,《体验非遗文化之滕州柳琴戏》在《非遗里的中国·山东篇》播放,出版《滕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滕州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田璐 报道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