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绍义
自《滕州日报》发布“我与《滕州日报》三十年”征稿启事,我才知道,《滕州日报》30岁了,已到了而立之年。回想1994年1月1日,那时的我正在乡村学校教书,消息闭塞,确实不知道《滕州日报》创刊一事,但从那时起,《滕州日报》走进了我的生活,像朋友,像爱人,陪我至今,却是不争的事实。
20世纪的90年代,获取信息的途径很窄,主要是报纸、电视,于是,《滕州日报》成了我偏居乡村校园一隅而能知晓天下大事的重要渠道。每次办公室来了报纸,我总是第一个抢着看,浏览国内外新闻,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滕州的大事小情。作为语文老师,我会本能地分析、研究每一篇文稿,从布局谋篇,到遣词造句,细心揣摩,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记得教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我就拿起一份《滕州日报》,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消息的写作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报纸其实是一种享受,可以了解滕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了解城市、乡村发生的新鲜事,还能了解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当时对我影响最深的作者是本镇的赵公林老师,他那时在镇政府工作,经常发表一些当地的工作通讯和散文,我虽然不认识他,但我知道他曾经做过教师,看到他笔下那些熟悉的事、熟悉的人,感觉异常亲切,自己不由得萌发了写作的冲动。于是业余时间写写学校的工作,写写教学感悟,写写下水文,但也只是在校报上发出来,让学生读读,不敢向报社投稿,因为我觉得《滕州日报》太神圣了,怕自己写得不好,玷污了她。直到2003年,《滕州日报》上终于有了我的名字。当时我发现班上一名学生写的一篇作文不错,就帮他反复修改,寄给了《滕州日报》,没想到过了几天居然发表了,我的名字也就作为指导老师登上了报纸。这篇文章的发表一时产生了不小的轰动,因为之前还没有学生的作文在报纸上发表过,这次给学校、给班级都争得了荣誉,受到领导、同事的啧啧称赞,对学生、对我都是莫大的鼓舞,可我依然没有勇气向《滕州日报》投稿。
我和《滕州日报》的蜜月期应该是在做了新闻通讯员之后。由于工作需要,曾经一段时间,我的工作重心转到了新闻宣传方面,通过新闻稿宣传推介全镇各行各业工作亮点,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这时,我对《滕州日报》研读得更细心了,兄弟镇街怎样报道亮点工作,记者又是怎样报道全市工作,哪些工作可以写,哪些工作无需写,报道的重点是什么,报道的方式是什么,一时间,我感觉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好在,报社有一批功底深厚、经验丰富的编辑,这些老师或通过修改稿件,或当面指导,使我逐渐掌握了新闻稿件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写作水平迅速提升,稿件也从豆腐块到长篇通讯,从普通版面到倒头条、头条、头版头条,采用率不断提高。同时,撰写的稿件不仅在《滕州日报》发表,有时还能登上《枣庄日报》《大众日报》《人民代表报》等国家、省、市级媒体。
读报纸除了新闻稿之外,我最喜欢读的还是文学稿。在那些美妙的文字里,我看到了大千世界,悟到了人间真情,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让我愈发喜欢读,喜欢写。就这样,在《滕州日报》荆泉副刊的熏陶和鼓励下,我也用键盘敲出了一篇篇散文、诗歌,发送给《滕州日报》。没想到像买彩票一样,竟然有一篇中了,欣喜若狂之余,我的信心更足,热情更高,于是继续写写写、改改改,越来越多的文章登上了《滕州日报》。翻开留存的报纸,看着自己发表的一篇篇文章,发现,《滕州日报》竟然像一本时间日记,记录了我的日常过往和时代的脚印。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由此我为家乡的小河写了两篇文章,展示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环境保护的效果,其中,《我思恋家乡的小河》还在全市“我爱家乡我的河”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三十年来,我看着《滕州日报》一点点长大,其实,我又何尝不是伴随着《滕州日报》一块成长呢?我的每一篇稿子都是《滕州日报》给予指导,都是在《滕州日报》这个平台上得到锻炼,可以说我在写作上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滕州日报》。直到现在,阅读《滕州日报》依然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滕州日报》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谢谢你,《滕州日报》,我的良师益友!
三十年砥砺奋进,三十年春华秋实。《滕州日报》,一路走来,你选树了多少工作典范,宣传了多少好人好事,解决了多少民生难题,实在不可计数,但可以计数的是,你一直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我知道,新征程上的你定会接力奋斗,创造更多的辉煌,而我,也将如影随形,和你一起向着更高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