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维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朝大诗人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对公瑾表达了高度赞誉和敬仰。周公瑾30岁时就任东吴水陆两军总都督,天赋异禀,用兵如神,区区五万兵马,就打败了曹操的百万大军,真乃天下奇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把火烧了曹操上万艘战船。《三国演义》中写道,“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公瑾真不愧为横行天下的军事奇才。在收复南郡时,周公瑾绞尽脑汁,浴血奋战,身负重伤,打败了曹仁。诸葛亮却是趁周公瑾大军追赶曹仁时,巧妙地窃取了胜利果实——南郡,得以苟全性命于一隅,这也充分证明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存的本能。
周公瑾生性谨慎,事无巨细,劳心劳力,接连几次大仗,心血耗尽,病倒在床,特别是身上的箭伤复发,三十六岁便与世长辞。鲁肃遣人飞报孙权,孙权放声大哭,曰:“公瑾有王佐之才,忽短命而死,孤何赖哉!”鲁肃大骂道:“上苍无道,不尽其才。”可见东吴命运与周公瑾息息相关。
周公瑾与诸葛亮各为其主,水火不容,但周公瑾病故时,诸葛亮亲自祭酒,跪在灵前,哭读祭文:“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浴血。”可见,诸葛亮与周公瑾有人才之间的惺惺相惜。若没有周公瑾的几场硬仗,哪会有刘备、诸葛亮的立足之地,更谈不上三国鼎立的局面。诸葛亮祭拜周公谨,并不是做做样子而已。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周公瑾文武筹略,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如苏轼在词中所写,真乃千古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