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静雯
周末午后,其他人都回房间休息,只有不愿午睡的小儿陪着我。
窗外,蓝天广阔,白云悠然。清朗的天空,是让人赞叹到伤感的明澈。为了缓解或忽略心底的焦虑,又一次习惯性地坐在画板前,固定好画纸,打算把自己再次放逐在色彩里。
摆好调色盘,想着今天该选些什么颜色呢?先来点蓝色,里面加一点白,让这蓝色浅一点,迷蒙一点,像今日的天空,是令人有些沉迷的忧郁色。再来点永固黄,是阳光的色彩,温暖、明亮。再加一点玫红色,一点点橙色,深深浅浅的晕染,是天际自在悠远的云霞。还需要一点淡淡的紫色,慵懒地飘游在天际,彰显着天与地之间的神秘莫测……
可是,这么多色彩,是应该画成朝霞还是晚霞呢?
你向往清晨的云霞,明媚清新,朝气蓬勃,像不谙世事却无所顾忌的朗朗少年。云兴霞蔚,异彩纷呈,以炽热的阳光为底色,工笔细描少年纷繁心事,有五彩斑斓的梦想,有永不服输的心智,有忧伤却不黯然的心绪。
你也期待黄昏时的云霓,沉静优雅,安闲透彻,是历经世事却更加潇洒从容的清雅暮年。云卷云舒,款款而来,以坚韧的生命力为底色,挥洒写意暮年悠然心绪,有万事皆云烟的感慨,有世事哪能尽如人意的达观,有颇感遗憾却不纠结的淡然。
可惜,此时正是午后时分,天空是孤独忧郁的蓝,仅仅凭借自己苍白且疲惫的思维,既画不出如少年般绚丽的朝霞,也画不出如暮年般清绮的晚霞。只能盯着色彩丰富的调色盘,犹豫着,迟迟不敢动手。
就像这许多年的自己,总是纠结着,难以确定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尤其是写作方面,上学读书时就尝试着创作,可是既怕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太粗陋而遭人嘲笑,又因着爱好始终不甘心完全放弃。于是就这样纠结着,反反复复,迟迟疑疑,总是不能下定决心。最尴尬的是,明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却不能踏实地去提升自己,只会瞻前顾后、自怨自艾,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工作后,把忙碌当借口,以为可以用工作的成就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可是比自己敢打敢拼的人太多,成就永远比不上失败来得快;工作之余,以琐碎为理由,以为可以有诸多美好新奇的经历来证明自己活着的意义,可是单调平庸就是生活的主色调,美好新奇的经历只是成人童话……结果许多年过去,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只是随波逐流,梦想依旧是梦想,现实中自己仍旧一无所有。
于是只能逃避,装作不在意,却又逃避不了内心的责问。心里始终纠结着一个问题:自己活着的意义何在?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做什么才是正确的……
唉,既然确定不了画什么,那就暂时放弃吧。扔下画笔,起身去收拾小儿满屋子乱扔的玩具……
回来时,发现小儿把所有的颜色混在一起,正在画纸上起劲地乱涂着。还没来得及生气,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原本各自鲜亮的颜色,无序地混合在一起时,竟变成了浑浊黯淡的灰色!我悄悄坐在旁边,看着小儿继续开心地乱涂乱画,心里漫无边际地延伸着这个刚刚发现的现象。
原来,丰富多彩的颜色,可以创作出一幅美丽的画,也可以乱涂成一堆不辨色彩的混沌。学习调色时,应该是调试过各种色彩倾向的灰色,那是一种被称为莫兰迪高级灰的色彩,彰显着优雅神秘。虽是几种颜色的混合,却还是有一定的色彩顺序,所以才没有调到过如今这样难看黯淡的灰色吧。
色彩的组合,是神奇还是腐朽,关键在于什么呢?是在于取舍吗?想要的色彩太多,又不能明确自己画什么,最终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一切陷入混乱无序,最终就是这样黯淡的灰色,什么色彩魅力也没有了。是不是就像曾经的自己,确定不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总是人云亦云,总想把每一件事都做好。结果,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一切都变得无序混乱,最终徒劳无功,只能无限循环地陷入自我怀疑中,却还无知地抱怨,生活原本就是黯淡无光的灰色调。
如今,看着画布上不辨色泽、不辨形状的灰色块,就像看着这么多年来狼狈窘迫的自己,好一幅传神的肖像画,且充满讽刺意味。苦笑着扪心自问:是不是能清醒一点?难道还要继续执迷不悟吗?
世间有太多色彩,每一种都独具魅力,然而人生的画布有限,不可能囊括所有颜色。唯有坚定自己的选择,勇于取舍,不贪恋光彩四溢的虚华,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色彩!哪怕是微小如尘埃,也能迎着光,发散属于自己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