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融媒 李祥华 报道
人生百态,各有所爱。他独爱音乐。严格地说,他是一位器乐爱好者,一生酷爱板胡,且颇有建树,2016年4月在滕州剧院举办了个人板胡演奏会,成为我市第一个举办器乐演奏专场的人。他就是李凡臣。
自小接受艺术熏陶
李凡臣出生于一个民间艺人之家,其祖父拉洋琴,父亲学唱戏、拉板胡,曾到微山剧团拜师学艺,回家后组织民间剧团,每到春节,便搭起戏台,进行演出。他们演出是无偿的,主要是乡亲们喜闻乐见的豫剧和柳琴,既自得其乐,又娱乐乡亲。每次演出都是十天半月,一场接一场,让文化生活贫乏的乡亲们得到了极大满足。每逢演出,四村八庄的人便会蜂拥而至。台上演得有板有眼,台下听得如痴如醉。那种人山人海、让人亢奋的场面,犹如现在的明星演唱会。
当时参加演出的总共十几个人,光李凡臣一家就有六个人。李凡臣和父亲演奏,二弟和三个妹妹上台演唱,占了演出人员的一半,是主力军,也是组织者。后来,他父亲去世,三个妹妹出嫁,村里的民间演出也就没有了,成为了大家的一段美好记忆。
组织演唱团推广音乐
李凡臣十多岁时便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学习板胡。也许是受家庭的影响,也许是天生热爱,李凡臣自从接触到板胡那天起,便爱不释手、如痴如醉,很快就掌握了运弓、触弦、揉弦、滑音等技巧,成为小有名气的板胡演奏者。1960年,他考入枣庄矿务局技工学校,成为学校的文艺骨干。1965年,滕县土木建华社成立剧团,李凡臣因音乐特长被招收到管乐队,专职拉板胡。期间,他多次参加济宁地区会演、调演,并多次获奖,他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单位剧团撤销,李凡臣到工会工作,主抓文化活动,不仅把本单位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还经常到其他单位演出,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本世纪初,李凡臣退休后,有了更多时间从事板胡演奏。他不甘心单纯自娱自乐,而是要把音乐的美妙分享给更多人。很快,他就像父亲那样,组织起了一个由退休演员和戏曲爱好者构成的民间演唱团,每周三、周六晚上,到市民广场、三角花园等公共场所进行演出。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有人是观看演唱的,也有不少人是欣赏李凡臣演奏的。
李凡臣的板胡,不仅拉得音色准确、技艺精湛,而且有韵味,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根据需要,通过各种手法和技巧,演奏出不同的效果,或激越,犹如万马奔腾,或轻柔,宛如山间涓涓细流,或凄婉,如泣如诉,或喜悦,如百鸟朝凤……省里一位知名音乐人士这样评价说:“李凡臣的板胡,不仅技法纯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有他独特的音乐语言,能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这是境界!”
音乐使人年轻,李凡臣已近耄耋之年,仍身体硬朗、宝刀不老。他痴爱音乐,依然坚持日日拉板胡、经常搞演出。音乐,是他一生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