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冬凌
《人间有所寄》是一部辑录了王蒙、张炜、阿来等46位当代作家的散文集。散文集以作者人生所悟所忆、所感所思为卷铺开,描绘了情之所至,人之所依,身之所栖的动人画面:高旷的荒原、满坡满谷的山桃花、童年的小河……翻开书的任何一页,都会被作者们的文字深深吸引,如浅酌一杯佳酿,在口中被稀释得甘醇绵长,令人回味无穷,无法抗拒。
行走在时间的旷野里,一个偶然的契机,众多感悟与情怀在不经意间从作者的笔尖喷涌而出。从阿来的作品开始,我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散文有着绚烂的文学画面以及深邃的哲学思考。面对成功,我们时常容易被摇曳变幻的聚光灯和此起彼伏的掌声裹挟,而他却有着清醒而透彻的认知,譬如《成功,在高旷荒原上突然闯入的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天,社会对成功者的所谓关注,过于注重于对成功本身,而不太关注走向成功的途径。”同时表示,“相对于短暂的成功,持久的道德与伦理无论对一个个体的人,还是对一个民族与国家,都是更为关键而持久的精神与文化的核心。”读王蒙的《人生就是一次生命的燃烧》,给予了怅惘的人以重来的勇气,正如他所写:“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时间段,是一次能量释放过程,重在参与,重在投入,重在尽力。胜固可喜,败亦犹荣,只要尽了力,结账时的败者,流出的眼泪也是滚烫的、有分量的。”这些感触与思量仿佛在阴霾的苍穹下,一道闪电划过,照彻了黑夜,也照彻了寒夜里不眠人的心灵。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道出了时光流逝的沧桑。比如,在《远路上的新疆饭》一文,刘亮程以朴实的笔触回忆了多年前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与扬起的尘土之间吃过的新疆饭——大盘鸡、手抓羊肉、水煮风干羊肉、拌面,以及每顿饭背后的温情故事。文章的最后,他写道:“我二十多岁时,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想望见四十岁、五十岁的自己,到底走到了哪里。如今我年近六十岁,知道已走在人生的远路上,此时回头,看见二十岁的自己还在那里,我在他远远的注视里,没有迷路,没有走失。”岁月虽在匆匆流逝中,有迷茫和惆怅,但值得庆幸的是远路上的美好情感可以封存且永不变质。
文集第四辑,作者写道:“阅尽人间,落笔是你。”在张炜笔下,这个“你”是父亲,他历尽千辛,陪你过节。一年中秋,在外凿山的父亲一路奔跑,用了一天多的时间走完了两天的路,虽已至深夜,但“只要月亮还在天上,就不算晚”。在胡晓明笔下,这个“你”是父母,他们记录你成长的点滴,并浓缩成一封感人至深的信。信中,作者回忆了与儿子一同在美国斯塔克维尔的草地上踢足球,在山西的大草原凝望星星,在北欧的小镇骑行,在冬天的北海道滑雪……字里行间都饱含着爱与温柔。我想,“你”大概有很多具象化的表达,他会带你看最喜欢的日出日落,带你阅尽人间繁华。
纵观这本散文集,作家笔下有潮汐、有雪泥、有沙漠,有生命的种种,亦有人生的深情与热爱。他们以感人至深又富含哲理的文字,让我明白人生的安静与从容在于身边的人、事、物,任何孤独和悲伤都赖于这些温柔力量为我们抵挡。当我把书合上,那些浸润在岁月里的心动、往事、美好、亲爱与故乡,都如余音般萦绕在耳边与心际。也愿你此生的此时此地,心有所念,情有所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