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滕州味道(五)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2-09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张桂革



滕州境内的河流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大都发源于东部东北部,然后一路弯弯曲曲下了西南,向微山湖奔去。真正应了那首歌中所唱的“东边有山、西边有河”。青翠的东部山区,与奔流的界河、北沙河、荆河、薛河等交织成为一幅美丽的山水之图,给一种动物的生长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这种动物,就是羊。


在汉字中,羊字与大字合二为一为“美”字,可见古代就对羊有独特喜爱。羊肉,就成了国人餐桌的最佳美味。宋代的汪元量曾写过“金盘堆起胡羊肉,御指三千响碧空”,你看这吃羊的场面!“每月支粮万石钧,日支羊肉六千斤”,你看这羊肉的消耗量!


我曾问过薛国文化的专家王润文先生,薛是孟尝君的封地,齐国的君王是否到过这里?他说,肯定来过。并对我说,当年魏惠王与齐威王曾于徐州相王,这个徐就是薛国;还有亚圣孟子,当年也来过滕国,曾馆于上宫,就是在荆河边上的滕州故城附近。这么说,理论上,他们都曾来过现在叫滕州的地方,也曾喝过滕州的美味代表之一的羊肉汤。


滕州羊肉汤之所以味美而有名,有两大关键所在,一是滕州的羊和别的地方的羊不一样,滕州羊肉汤馆所用的羊都是本地独产的一种羊,比家犬稍大一些,比青山羊小,俗称为狗羊子,这种羊吃的是纯草,肉质紧、鲜嫩;二是与滕州当地的水质有关。以荆泉为代表的地下泉水,富含各种矿物质和稀有元素,水好,烧出来的羊汤自然就会好。


在选羊上,也很有讲究,要选一岁左右的儿羊。一岁以后的羊,肉质发柴。在做法上也有自己的特点,杀羊后,分割羊肉,放入大盆,用循环的清水泡净血水,大约12个小时,直到再洗肉时没有血水为止。在煮肉时,放进汤锅先是急火,后文火,煮熟羊肉后把肉捞出,把剔出的骨头再放到锅里煮。顾客来喝羊肉汤都是回锅羊肉汤。因为在原料、烧、煮、配料、加工等方面均十分讲究,所以煮出来肉质鲜美,不腥不膻,保持了原汁原味。


滕州人喜欢喝羊汤,是喜欢那种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豪气在里面;滕州人喜欢羊汤,是喜欢那口滋润,可以用一碗汤来体贴抚慰一下生活的辛劳;滕州人喜欢喝羊汤,是喜欢那种三五成群、亲朋结伴的亲切劲。羊汤桌上,在推杯换盏中加深了友谊,增进了情感!为什么滕州人管吃饭叫场,就是这种氛围。


滕州人喝羊汤时,不是单纯喝汤,在吃时,要对羊的全身进行了细化分解,部位不同,出来的菜就不一样。羊肚盖肉、腱子肉、羊头肉、羊脑、羊内腰外腰、羊肝、羊肺、羊血、羊蝎子、羊盘肠,道道成菜。全羊宴,讲究的是一个全字,不能这样分开做的羊汤馆不叫会做全羊。


现在的羊汤,是全滕州各地方都会做,而且是各有特色。由于工作关系,我最熟悉的,当然是界河羊汤。1987年,我们刚毕业工作那会儿,想改善一下生活,就去南界河村街北头老忠诚羊汤馆去喝顿羊肉汤,那时羊汤便宜,2毛钱一碗。在他家的院子里,摆上地八仙桌,要一个花生米,切一盘羊盘肠,再爆炒个羊肚,辣炖个羊血。当年枣庄产的高粱酒一块钱一瓶,好一点的微山湖或兰陵大曲、兰陵二曲也就是两块三块的。那时都是刚毕业的穷学生,到这儿来吃一顿,就感觉非常幸福了。


有人喜欢喝用羊骨头熬成的白汤,汤色不白,就感觉这羊汤烧得不到位;更多的人喜欢清汤,常常是昨天曾喝大酒的人,在今天继续喝酒前,先喝上一碗清汤,立马精神百倍,可以端起酒杯接续战斗。


喝羊汤的配料也很重要,要加上红彤彤的辣椒油、绿油油的芫荽、喜欢酸口的,还要加上酸溜溜的老陈醋。讲究的,还要弄上几个配菜,于是许多羊汤馆的老板除了会焯一盘刚去除生味的花生米外,还一定要会炒一盘拿手的素菜:或是脆生生的绿豆芽,或是一盘山鸡蛋,或是一盘豆腐皮或是醋溜白、土豆丝,如果一个饭店这几个素菜炒不好,能叫同行笑话死。喝羊汤得喝当地的白酒,那种度数不高、价格也不太高的低度酒,关键时能喝一整杯,滕州人管这叫“卡一碗”,那样,才叫敞亮,够味!喝羊汤是万万不能喝红酒的,相当于上身穿着西服而脚上穿了双老北京布鞋,不对路!有人说,招待外地的朋友来滕州,如果请你吃三顿饭,必有一回是安排喝个羊汤,不然,他心中还真没底!


滕州人喝羊肉汤有很多的讲究,又分寒、伏进补。寒为最冷的“三九”之时,每年的冬至时节,出门子的闺女时兴给父母送只全羊,叫送数九。一到这个时节,滕州到处都是羊肉汤的味道,顶风香十里!夏季最热的“三伏天”也要请老人和孩子去喝碗羊肉汤,这叫喝伏羊。每逢这两个日子,滕州大大小小的羊肉汤馆都是客满为患,很多羊肉汤馆更是提前两三天做准备,24小时大锅不停地烧出一锅锅的羊汤才能满足需要。你看,喝羊汤,不仅是饮食,还是孝道,是文化。


编辑: 张桂革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