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阎泽川
况钟(1383-1442)字伯律,号如愚。今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人。是明代一位著名的清官。永乐四年(1406)为靖安县吏员。后被推荐为礼部主事。
宣德五年(1425),宣宗因江南九郡赋重,要朝中大臣荐举贤能,况钟被举荐任苏州知府。上任后,况钟惩奸吏、裁冗员、减重赋、废苛捐、清积案、平冤狱,深受百姓爱戴,呼为“青天”。治苏任满,苏州一万三千余人联名乞求况钟连任。英宗准奏,以正三品留任苏州。正统5年(公元1440年)他任职期满回京,临行前写诗与苏州百姓话别,体现了他在老百姓面前的坦坦荡荡,磊落襟怀。后况钟卒于苏州任上。归葬时,十里长堤站满哭祭人群。
况钟为官清正廉明、爱民如子,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被老百姓誉为“况青天”。
一天,况钟身着便服,带着一名随从,以办货为名,在觅渡桥畔叫了一只小船,前往木渎。七月天气,十分炎热,又逢逆风逆水,小船航行十分艰难。只见老艄公脱去布衫,赤膊跳上岸去,背起纤绳,拉起纤来。小船航行的速度有所加快,老艄公腰弯如弓,“呼哧!呼哧”直喘粗气,浑身上下汗流如雨。况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一声高喊:“靠岸,靠岸!”一边脱去长衫,跳上岸去,连连催促说:“老人家,你快上船。”一边夺过老艄公的纤绳,当起了“纤夫”,一步步向目的地走去。后来,老艄公打听到这位背纤人就是苏州知府况钟,扑通一声跪在船头,连声说:“我遇到了我们的况青天了啊。”在今天苏州南门护城河畔塑立的“纤夫”铜像,是否与况钟背纤的故事有关,没有考证,不得而知。
古代传奇小说中载有不少况钟办案的故事。1956年昆曲《十五贯》上演,经毛主席、周总理推荐观看,从此况钟清官之名享誉全国。《十五贯》的故事情节是:无锡县有个卖肉为生的尤葫芦,因生意亏本,向亲戚家借了十五贯钱,回家再作营生。晚间,当地赌棍娄阿鼠去尤家偷窃,杀死了尤葫芦,盗走了十五贯。这事牵扯到尤葫芦的继女苏戌娟和外地客商熊友兰,他们被无锡知县屈打成招,承认同谋杀人,窃钱私奔。苏州知府况钟奉派监斩两人。两人高呼冤枉,况钟觉得案情确有不实之处,便向上峰请求复查。他来到尤葫芦家中,在床后寻到一粒骰子。但查访乡邻,都说尤葫芦并无赌博恶习,当地只有娄阿鼠是个赌棍,但此人已失踪好久。况钟假扮成一个测字先生,几经周折在惠山脚下的一座破庙里寻到了娄阿鼠。娄阿鼠作贼心虚正求神灵保佑,见测字先生来到,便取自己名字中的“鼠”字求测,以卜凶吉。况钟问道:“你是自己问卜,还是代人测字?”娄阿鼠掩饰着说:“我是代人测字。”况钟说道:“老鼠惯于夜间活动,而且善于偷窃。此人一定犯了偷窃的官司。”娄阿鼠一听不由心惊肉跳,但又急于听下文。况钟继续说道:“老鼠喜爱偷油,所以被窃之人姓尤,偷油油漏,这场官司恐要败露。”娄阿鼠更加慌张了,问道:“可有解救之法?”况钟踌躇了一会问道:“若要解救,你必须以实话告我,这字是测人还是你自己。”“是我自己,先生救我。”况钟面露笑容,说道:“老鼠钻洞,无人寻得,洞即是穴,鼠加穴即为‘窜’(“窜”的繁体字是“穴”字下面一个“鼠”字)。当今之计,你只有逃窜为上策。”娄阿鼠哭丧着脸说:“偷来的十五贯钱已被我用尽,我已身无分文,如何逃走啊!”“不妨!”况钟说,“我雇有小船一只,正要开往苏州,你不妨跟我同行。”娄阿鼠大喜过望,便随同况钟前往码头,果见那里停有一只小船。正待上船时,娄阿鼠突然喊道:“你不是测字先生!”况钟以为情况有变,不由大吃一惊,问道:“你说什么?”“我是说,你不是测字先生,倒是救命菩萨。”娄阿鼠回道。小船直驶苏州。娄阿鼠糊里糊涂地被带到府衙,当即被押进监狱。次日,况钟将一干人犯提上大堂审问,娄阿鼠见威严地坐在公案后面的苏州知府就是测字先生,自知事情败露。待乡邻等人证和骰子物证出现他眼前时,见再已无可抵赖,便如实招供了杀人谋财的经过。苏戌娟和熊友兰的冤案得以昭雪。
况钟写过一首《勉子侄诗》:“存心立品贵无差,子孝臣忠两尽嘉,惟有一经堪裕后,任贻多宝总虚花。”反映出他对聚敛财物恶行的鄙视。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况钟虽为官于富庶之地,却能廉洁为官,一尘不染。《况太守集》在介绍况钟的生活状况时写道:“其内署萧然,无铺设华靡之物。每食一肉一蔬,非公燕别兼味。家人及亲旧相对,尊酒数行,青灯夜话而已。”虽然苏杭乃丝绸之乡,但况钟的长子况宁每次从江西靖安老家到苏州探望父亲,归去时绅士们却不敢以当地的寸丝相送。况钟在任苏州知府期间,能严惩贪诈的官吏,曾与巡抚周忱秦奏请朝廷减免江南重赋。他抑制豪强,使织造采办的宦官和卫所将卒有所收敛。况钟任苏州知府满10年赴京考绩时,下属官员们念他一贯为官清廉,值此进京之际,为他筹备些礼物,以供打点所用。况钟闻知后挥毫赋诗相拒:“检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
况钟一生做官三十年,家中未增添任何田产,人们在他死后归葬时发现,“舟中惟有书籍并服用器物而已,别无所有”,为他送葬时苏州城内“郡民罢市,如泣私亲,其奔程路祭者,络不断绝”。况钟死后,朝廷对其“非财不可取,勤俭用不竭”的品行备加赏慰,特赠正义大夫资治卿;老百姓出于对况钟一介不取之品德的感念,几乎家家都悬挂着他的像来祭祀。由此可见,公生明,廉生威之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