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时间的伴手礼——读散文集《桃花与蟹:四季里的风物中国》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5-09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李玉芹


《庄子·外篇·知北游》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而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风雨的洗礼中逐渐归结出自然流转的规律,给予后代人们指引。在《桃花与蟹:四季里的风物中国》这部书里,作者将自然规律中闪烁着的点点星光收集起来,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在平淡生活中猛然醒悟:原来,时光并非如东逝水般无情奔流,它早已将最美的风物随着四季风车的轮转带给了人间。


四时之风物,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紧密相连。随着春雷在天边隐隐作响,雨水便踏着轻快的脚步来到人间。万物有灵,小动物们先于人类感知到自然微妙的变化,于是,水獭开始捕鱼,鸿雁自南归北,草木开始萌动。春天本是花和雨的季节,先是杏花,后是桃花,再是海棠,紧接着细雨也纷纷洒洒开来。江上的渔夫披着蓑衣忙着打一尾鱼;田边的农夫戴着斗笠思忖着农耕;檐下的新燕不惧沾湿翎毛,衔泥筑巢;古老的巷子里,一位少女正撑着伞慢慢行走。他们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


气温逐渐升高,沉睡了一冬的竹帘被母亲寻了出来,挂在玄关上,等待着夏日的到来。热气在空气中蔓延,田地里的麦子正逐渐变得饱满,西瓜也已经泡在了冰凉凉的水桶里。荷花不走寻常路,偏要开在盛夏十分,有风骨也有脾气。夏日炎炎,人也变得懒散,要么在树下与三五好友摆下棋局,要么在竹荫下挥动着蒲扇。此时,母亲已将切好的西瓜摆上了一旁的石桌,触手可及。抬头看,整个夏天里,蝉都像一位最敬业的哨兵,飞舞盘旋于枝头林间。它势必要站完最后一班岗。


炎热于某个夜晚悄然离去,洞庭湖荡起的水波开始变得缓慢。女孩们正忙着在七夕节祈求神明的眷顾。秋风里夹着丝丝缕缕的寒意,渐渐逼近。夜晚时分,开始感觉到衾被变得寒凉。当露珠化为草叶上的白霜时,喜鹊正欢快地啄食着枝头上橙色的柿子。一场秋雨席卷而来,桂花与桐花落了满地,荷花亦因其倾倒。花朵随时光离去,果实却令人惊喜。那咧开嘴的石榴、洞庭的螃蟹以及新酿的酒,正是上市的好时节。


当秋雨开始变得轻柔,它便悄悄更换了姓名:雪。冬日的人们,总是喜欢看雪、看冰、看朔风折竹。冬日的雪也总会给自己搭伴,有时是梅花,有时是酒,有时是松。等到冬至,便要开始“数九”。严寒阻挡了人们的脚步,好在可以围坐在火炉旁,一边喝茶,一边煨芋头。


“一时的风物承载有一时的记忆,也牵连有一时的温情,轻易无法代替。”时间带来了雨,便有了伞,也有了西湖断桥边许仙与白娘子的相遇。时间带来了雪,便有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有了雪夜访戴的故事流传。时间种出了荷花,便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和“留得残荷听雨声”。时间种出了五谷,便有人将它酿成酒,于是便有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时间绿了山川,便有了《千里江山图》。时间红了海棠,便有了《海棠蛱蝶图》。时间分出了白昼与夜晚,便有了一轮不会褪色的月,有了纪念丰收与团圆的中秋,也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四季风物渲染着一幅久远在绘制中的风俗人间。


时间是透明的河,于九天之上落下。它一路挟风裹雨,于是人间便有了青色的春、朱色的夏、白色的秋和玄色的冬。四季在作者的笔下犹如四位歌者,与万物携手吟唱着不会停歇的歌谣,一年又一年。那听着歌儿的人,将它们写成一首诗、绘成一卷画、做成一把伞、酿成一壶酒,世代相传如最珍贵的伴手礼,慰藉着后来人的灵魂与味蕾。


编辑: 李玉芹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