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中
鲁班听说徒弟高欣一出师,就被当地一位大学问家请去盖个大藏书楼,当师傅的既高兴又不放心:高兴的是徒弟年纪轻轻就有了展示才华的好机会;担心的是不怕虎的初生牛犊,万一“出师未捷”,落下一辈子的遗憾。
即将封顶竣工的藏书楼工地,鲁班围着转了三圈,皱紧了眉头:点透病根吧,怕年轻人脸上挂不住;话不说透吧,这顶多算个居民楼。饭桌上徒弟劝他喝汤,他只喝了一口,便放下了碗;徒弟劝他吃菜,他只吃了一口,便搁下了筷子。
高欣本想听听师傅夸夸他盖的第一座楼,半天没听到,就往前凑上去低声询问了一句:“师傅,你老要是嫌汤菜口味淡,咱再加加盐?”鲁班一听徒弟口出了一个“盐”字,终于等到了一个点题的话茬:“我耳背了,没听清楚,你再说一遍。”高欣又往前凑了凑:“我是说加加盐。”
“你说得对,说得对!”鲁班一拍桌子忽地站起来,指着尚未完工的藏书楼说,“要加檐,要加檐!”师傅借“盐”说“檐”,如醍醐灌顶,顿使聪明的高欣悟透了师傅的循循善诱,是为了让他自省藏书楼设计和施工中的先天不足。
“师傅,我出大错了!”面红耳赤的高欣给师傅跪地行了个大礼,“我忘记了你老人家教导的‘楼台殿阁,顶天立地,各有所用,皆有灵气’的教诲,根本没理解透藏书楼应防风雨蚀墙、经书受损的作用,忽略了长檐护体。”
鲁班扶起弟子说:“知错就好,知错就好,你看看先人造的玲珑宝塔,不管多高,风吹雨打,不侵塔身,咱怎么能把好物好料堆砌成了一座上下一笼通,楼内黑洞洞,没有一点生气的‘死楼’了呢?”
师傅一句“死楼”的点评,激发了徒弟的灵感。一夜的工夫,高欣把“由死变活”的一座藏书楼模型捧在了鲁班面前。鲁班又一拍桌子说:“改得好,改得好,短檐上压长檐,犹似鸟飞天!”从此中国建筑史上有了“飞檐”。
千百年来,从神州万里江山上,飞出了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等无数历史名楼。出于蓝、胜于蓝,这些名楼无一不饱含着鲁班及其高徒们呕心沥血的智慧,闪耀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