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鲁南方言中的“六语一话”》序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5-09-25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孙井泉


结识司老师,缘于滕州方言俗语群。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学老师,退休之后潜心挖掘俗语,倾心整理方言,精心逐项注解,先是自费出版《鲁南地区方言熟语及传统童谣集解》一书,随之在网上陆续推出《司老师讲鲁南方言》几十集,在广泛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又推出专著《鲁南方言中的“六语一话”》。当约30万字的书稿转于我时,我先读为快,叹为观止,不由对其肃然起敬。


鲁南地区为九州之一的古徐州中心,自古就是文化先进地区。这里是7500年的北辛文化发祥地,是5000年的城邦文化肇始地,是4000年的舟车文化创始地,是2500年的墨班文化圣贤地。在这个大文化圈中,人文古迹遍地,历史积淀深厚,有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人故事,成语典故,流传于民间的语言词汇,更是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其中民间俗语、谚语、俚语,歇后语、习惯用语等,皆源于生活,出自民间;系代代相沿,口口相传;皆寓含哲理,富有内涵。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资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生长在鲁南这方文化沃土,对当地的方言俗语耳熟能详,张口能说,提笔能写,但是,这些方言俗语,它的起源和语境,它的内涵和寓意,它的流行和区域,我们究竟能知道多少?掌握多少?应用多少?有些语句往往会说不会写,言之不知意。可是,司民老师,就是一个有心人,他平时注意收集积累,又深入民间采访挖掘,然后手脑并用,追根溯源,把这些方言俗语系统记录下来,一一注释出来,然后结集成书。此书洋洋30多万字,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凝聚了大量心血。这对地域文化不仅是一个弘扬传承,更是一个巨大贡献。


司老师在农村长大,历尽艰辛,阅历丰富;他从事教育事业四十多年,成就卓越,桃李满园。他慈眉善目,风度儒雅,对学生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写文章娓娓道来,富有文采。司老师不愧是一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他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勤于动脑,笔耕不辍,所撰写的乡村记忆,语言精炼,抒乡情,关民生,接地气;他所整理注释的《六语一话》,词汇丰富,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生活气息浓郁,真是文如其人。


人生在世,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或立功,或立德,或立言,真正为社会做点贡献,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何乐而不为!司老师专注于传统乡土文化,痴迷于方言俗语研究,其执著精神,为今人做出楷模;其业绩成就,为子孙留下财富。我作为一个同道,自愧不如,值司老师大作付梓之际,为其喝彩,向其学习。有感于怀,缀言为序。


编辑: 孙井泉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