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三秋感怀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3-11-02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冯集蕴


我好几年没回乡村了。听说表弟身体不好,我去看望他并想帮他忙三秋。说明来意,表弟说:这几年都机械化了。地瓜分段机械化收获,瓜秧粉碎还田作肥料,地瓜机器切片烤干省事多了。玉米早就用上了收割机,摘穗扒皮多功能;用电耕机耕地、整田;小麦机播,俺家几亩地两小时就播完了……种地不那么辛苦了,不用缴公粮,种田有补贴惠民政策,还有农民节,真是翻天覆地巨大变化呀!


表弟一番话让我想起1965年在济南郊区八里洼山区参加“三秋”劳动往事。村里没电,吃井水,睡地铺,在工地就餐,条件艰苦。


头几天女同学砍地瓜秧,男同学举大镢刨地瓜,干上半天双臂发酸。晚上,村里人用礤板擦地瓜,女同学帮着摆到场上晒瓜干,男同学用绳子和筐往地窖储地瓜,以备今冬明春食用。刨完地瓜,男同学绞辘轳浇地,女同学推水车浇田,高岗地还得用瓢和盆泼水。浇完地,女同学拉犁耕大田,男同学刨零碎地。整完田拉完畦开始耩麦,三个人在前面拉,技术员在后面摇耩子,一天忙下来耩不到二亩地。


我们在那里干了两周,受到群众和学校好评,算没有白辛苦。


1975年我在邹县石墙卫生院参加公社“战山河突击队”,吃住在工地。先掰玉米,运到场上挂在树上、墙上晒。接着砍玉米秸,捆好运到地头围成圈,晚上摸黑拉土杂肥。再人拉犁耕地、耙地,整畦田,最后人拉耩子耩麦。天天风吹日晒,几天下来大家的脸和胳膊都晒黑了,有人嘴巴起了泡,但都毫无怨言,一心及早完成任务。由于我们年轻力壮,不分昼夜加班干,提前半个月就完成了任务。公社党委表彰了我们,还发给我“突击队标兵”奖状,保存多年。


无论在八里洼还是在石墙公社或是老家冯村,那时“三秋”全靠人力拼体力,我们称之为“三秋战役”。那劳动强度是年轻人难以想象的。忙完“三秋”人都瘦一圈,体重下降好几斤。男女老少天天盼望拖拉机、电动抽水机、播种机、收割机,如今都实现了,“三秋”再也不用犯愁了。


饮水思源,我们怎能不感恩。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得解放,改革开放奔致富路,又迈进社会主义新时代。飞船上天探秘,潜艇深海寻宝,粮食高产稳产,农民富裕住楼房,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哪朝哪代能比今朝。


编辑: 冯集蕴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