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雨乐(滕州一中2024届高三57班)
当一滴水从窗檐滴落,你,会怎么做?
最常见的做法是,你拿起一张纸,将地上的水渍擦净,然后丢进垃圾桶。这套流程对你来说再自然不过,你生活在华北平原。
现在,故事的场景向南移动几个省份。你生活在福建,正值梅雨季。这时,你也许会加上几个动作,去检查一下窗户是否关紧,或者打开空调,开启“除湿”模式。你讨厌南方特有的潮湿天气,空气中弥漫着霉味,鱼儿仿佛能从窗户里游进。
而如果你在新疆喀什呢?那情况又会大不相同。也许你什么都不用做,窗台下摆着几只饱经风霜的盆和瓦罐,清晨凝结的露珠以这种方式被收集起来,作为一家人生活用水的补充。你知道,在某些极度干旱的地区,人们用蛛网拦截水雾,水里有点灰尘不算什么。
同样的一滴水坠落,却在不同人的心中激起了不同的连漪。无怪乎西热力江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视频,揭露训练场馆里被丢弃的饮用水。有人说:“因为缺水,所以才懂得水的珍贵。但缺水这件事,对今天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大概是很难想象的。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缺乏感’。”
然而,我们当中有谁真正懂得缺乏感吗?
村里的老人说,他无法想象把尚且青绿的玉米、麦苗做成饲料去喂牲口,那可是他们曾经祖祖辈辈缺乏的粮食的来源。尽管在大多数人眼里,那些已是冗余的产量。
美国东海岸繁华都市里一位年迈的妇人为彻夜的灯火通明而担忧。她接受不了人们挥霍如此多曾经缺乏且昂贵的电力,仅仅是为了驱动某栋大厦上的彩色幕墙发光。“上帝啊,”她恳求道,“让我们和当初建国时一样穷吧,免得下辈子你为这样的浪费惩罚我们。
大家都说,人和人不一样,缺乏感的来源也各不相同。这点我不否认。
但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它会让我们感到羞愧。
当我们在谈论缺乏感时,说起来就像知道自己正缺什么一样。
(指导教师 张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