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刚
唐高宗四年,眉州匪患泛滥,经常袭扰百姓,民怨很大。
眉州刺史被贼人所杀后,这个职位出现空缺,唐高宗便任命徐敬业为眉州刺史,派他前往眉州主政,要求他尽快剿贼,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
贼人们听说新刺史要来,不敢掉以轻心,加紧构筑工事,购买武器,防止将来被剿灭。
徐敬业到了眉州后,每天勤于政务,批阅公文,抽空还要到民间走一走,了解一下实地情况。只是上任一个月了,剿匪工作没有任何进展,老百姓挺失望的。不但老百姓失望,就连下级官员们也着急,感觉徐敬业虽然工作勤勉,但没抓住当前的主要问题,搞偏了。
这一天,徐敬业突然问:“贼寇们现在何处?”下级官员心里一亮,看来刺史要开始剿贼了。他们便告诉徐敬业贼人具体藏匿地点,并建议说现在就开始调集兵马,准备剿贼。却被徐敬业制止了,他说:“不必调集兵马,我一个人过去和他们聊一聊就行了。”
众官员以为听错了。这剿贼的大事,怎么能一个人去,危险不说,也从来没有这样剿的啊,不派兵勇去攻打,怎么能消灭他们呢?官员们一头雾水,搞不清楚徐敬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徐敬业只带着两名侍卫出发了,很快到了贼人营地。令人称奇的是,他在那里待了不到一天,第二天贼人便解散了,眉州的匪患除掉了。这是咋回事呢?
原来,徐敬业到任眉州后,并不是不关注剿匪,而是暗地里调查。他知道,老百姓非逼不得已,是不会作乱的。后来他发现,前任刺史贪污腐化,祸害百姓,这些人都是被他逼的才做贼的,后来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
徐敬业就是抓住了这个关键,只身赴贼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被前任刺史逼的,没有啥错,都回去种地吧,我不认可你们是反贼,也不再追究你们责任。”
同时,他把贼营大大小小的头目都叫了过来,训斥他们应该早就投降,规劝他们早解散罪不大,并看着他们先下山……
后来,眉州在徐敬业的治理下,恢复了往日的繁荣。设想,如果他和贼人硬杠,可能剿贼不会这样顺利,恰恰他深入调查,找准症结,最后一举成功。
只不过,这个看似轻松的成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因为,细品蕴含其中的勇气和镇定,洞悉和研判,恰恰都是成功最关键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