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苏轼到“滕县同学”家做客,留下的理趣诗传诵至今
来源:大众滕州网  日期:2024-10-14  浏览量:  栏目:善读

苏轼与山东:苏轼到“滕县同学”家做客,留下的理趣诗传诵至今

最是同学情,快意纯且真。
元丰元年(1078)九月,应时同年邀请,时任徐州知州的苏轼欣然做客滕县西南郊的时氏园林,恰秋意渐浓,园内松柏珍木郁郁,池中龟鱼悠然,一下子触发了苏轼种木与种德的遐思,遂留下一首极为珍贵的理趣诗《滕县时同年西园》。
图片
滕州滕国故城滕文公楼即景



01
同年情几何,诗意相与析

《滕县时同年西园》诗,珍贵之处有二。
一是珍贵在凤毛麟角的“山东同学情”。
宋代同期考中进士的学子间互称同年,不论年龄大小,多尊对方谓之“年兄”。苏轼的这位时姓同年是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同榜的进士,在有籍贯可考的253名进士中,即便算上晁补之的父亲、时居澶州清丰的晁端彦,山东籍进士也仅3人。这一年,滕县所属的京西路考中进士者,包括河南偃师朱光庭、徐州彭城刘元瑜、郓州须城梁焘等仅4人①,时同年也是同榜后与苏轼有交往的36名同年之一②,且两人交谊自徐州始一直延续到东坡谪岭南。
二是珍贵在至情至理的“立德树人意”。
唐诗重情趣,宋诗重理趣。苏轼的《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以情说理,以理畅情,在情理交融中生动阐释了种木与种德、立德与树人的深邃道理,是宋代理趣诗中关于“立德树人”的上乘佳作。
“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我独种松柏,守此一片心。”
漫步西园松柏间,苏轼内心的松柏情节与眼前松柏世界瞬间便产生共情,诗中的我,既是指时同年,也是苏轼“一片心”的真情告白。苏轼一生喜种松柏,赞赏松柏之品节, 引松柏为心灵上可堪终生依倚的故交,欣赏松柏周身所洋溢的生命力和奔放的自由 并用以涵养心胸气度。一 个“ 独” 字, 可见苏轼不肯随俗俯仰的性格,爱松远槐,在抑扬之间, 松树之高拔伟岸气压凡木的风骨, 生气凛然。
“君看闾里间,盛衰日骎骎,种木不种德,聚散如飞禽。”
苏轼感喟,人世间变化之速如奔马飞驰,只知“种木”,不崇尚品德修养,财富等人生依托会像禽一样倏忽而折。就在这年来西园前后,苏轼在徐州为钱塘处士、医者王复寄诗作序,称其“名随市人隐,德与佳木长”,因“人徒知其接花艺果之勤,而不知其所种者德也”,故为其园圃内亭命名曰“种德亭”,畅言:“木老德亦熟,吾言岂荒唐”
“老时吾不识,用意一何深。知人得数士,重义忘千金。”
苏轼夸赞时同年说,“老时啊我没有想到你种松颐养性情、启导子孙用意这么深沉,人生知己,得几人足矣,至情至义,比千金还重!”
“西园手所开,珍木万千岑。养此霜雪根,迟彼鸾凤吟。”
老时亲辟的“西园”点点滴滴透露高雅不俗的品位,苏轼寄寓松柏枝繁叶茂时,鸾鸟凤凰定会栖息歌吟。
“池塘得流水,龟鱼自浮沉。幽桂日夜长,白花乱青衿。”苏轼写景,一个“自”字,一个“乱”字,便情语景语交融,传神勾勒出龟鱼翔浅底,池塘水潺潺,幽桂参天,白花碧野的大家气象。
“岂独富草木,子孙已成林,拱把不知数,会当出千寻。
   樊侯种梓漆,寿张富华簪。我作西园诗,以为里人箴。”
最后,苏轼由情入理,巧用比兴,以花木之枝繁叶茂,暗喻西园主人的子孙必将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祝愿时同年能秉持后汉樊侯一样的品格,情怀淡远,顾念乡里,泽被后世。诗的结尾,苏轼点明此诗立意,就是希望乡人能向同年学习,养成重德轻财的品格。


02
同年谓何人,身世相与析

苏轼担任徐州知州时,徐州隶属京东西路,下辖彭城(州府所在)、沛、萧、滕、丰五县,监利国镇。苏轼在平生文字中,没有出现时同年其名其字,根据西园诗描述,当为滕县时氏名门望族无疑,但也给锁定其究竟是谁留下极大模糊空间。
1、974字的志文为拨开历史迷雾吹进一缕曙光。
1988年秋,滕州市郊寺院村南植物油厂院内出土了一块宋代墓志铭,石刻文首是“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吴奎撰”之《宋故朝请大夫尚书屯田郎中知阆州军州事上护军借紫时公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时公墓志铭并序》)。
图片
时公墓志铭并序碑

《时公墓志铭并序》明确:墓主时旦卒于天禧五年(1021),享年68岁,葬于撰写墓志的至和三年(1056),其先东海人,旦“五代祖迁兖之邹,转滕今为徐州滕县人”。经时延岳、时旦多代人的努力,在北宋时期,成为滕县之望族。时旦三个儿子,只有长子时汝贤,字舜举,以公荫补太庙斋郎,调度扬州司法参军”,其次子、季子皆殇。女四人,其中四女儿“适应天府户曹颜太初,知名士也”。“孙男五人:庆基、化基并举进士;孝基、德基皆用亲萌入仕;世基方学”。
苏轼是在时旦入葬的第二年,即嘉祐二年(1056)三月登进士榜的。时舜举的三子、四子以恩科入仕、五子尚未通过乡试,能与苏轼同榜的仅有一人,或为长子庆基、或为次子化基。而墓志称“并举进士”,一定不是殿试进士,很可能是兄弟俩当年双双考中的乡贡进士,当时,民间也有把高中乡贡者美称为“进士”的不规范叫法。墓志中还有一个重要信息,即时舜举的四妹嫁给了凫绎先生。颜太初的儿子颜复(有关颜复与苏轼交谊,详见《乐亭之上:眉山“三苏”与颜回后裔的深情厚谊》)与庆基、化基是亲姑表兄弟,生于景祐元年(1034)的颜复是嘉祐六年(1061)的进士,从是年颜复22岁推算,无论庆基还是化基与之年龄都不会相差太悬殊。
2、钦定四库全书《乐全集》卷三十九中时舜举的墓志铭的补上了“时同年是谁”的证据链。
在张方平撰《将仕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以下简称《时府君墓志铭》)中记载时舜举:“子男五人,材,乡贡进士;尧,楚州司法参军;孝基,河南府渑池主簿并亡;德基,兴化军録事参军;世基,郊社斋郎。”
从作于嘉祐四年(1059)的《时府君墓志铭》看,时隔四年,长子名材(字庆基)仍为乡贡进士,而次子名尧(字化基)已经担任楚州司法参军。由此推断,嘉祐二年滕县中进士者当为时化基。
图片
图片
张方平作《时府君墓志铭》局部

3、宣和三年(1121)冬至日,时化基侄孙,时任朝奉郎通判许州的时丰□(阙字)立石并作《宋苏文忠画竹石刻题记》,不但使得时同年即时化基的证据链缜于完整,而且披露出一段苏轼与时化基的“赠画”佳话。
“东坡先生与叔祖山阳掾暨先大夫实同榜契,雅相嘉重。熙宁中守彭门,叔祖通直赴约,戏写筇竹二枝,曰:‘此如何?’ 叔祖曰:‘文节直干,此如学士立身许国。’于今四十余年矣,乃刻石传久。”
时丰□(阙字)开宗明义讲,担任山阳掾的叔祖和苏轼是同榜同年,志同道合的好友,楚州古称山阳,时家任职楚州的惟时化基一人。苏轼熙宁十年(1077)四月到任徐州后,时化基应约与苏轼相见,苏轼画罗汉竹两枝相赠。
民国三十三年(1944),柯昌泗《续滕县志·金石志》记载:“案时氏在宋为滕县旧族。此石为宣和间时丰□所刻者。其时苏书之禁未驰,碑石多遭凿毁,而时君独以墨迹上石,且祥记先世交谊,藏诸其家,其风谊有足多者。 此石自当在滕,不知何时流转临境,遂得移置沛县书院也。由宋至金,滕沛同属徐州,东坡守徐,翰墨传於滕者,唯《西园》诗及此画耳。”
从《六研斋笔记》二笔卷三有更为详细记载看,此石至少在明代就被移置沛县了:
“沛县儒学大门嵌壁有东坡竹二枝,跋云:先生与叔祖山阳掾暨先大夫,同榜雅契,熙宁中守彭门,叔祖通直赴约,射堂晏谈旬馀,一日,戏写卭竹二枝,且曰:‘观此如何?’叔祖曰:‘此如学士立身许国,劲挺不移,又其疎枝结叶,则如学士驭事爱民,闲密以济。’先生笑曰:‘公精鉴也!’卷而赠之。于今四十馀年矣。乃刻石以传久。”
从时化基与苏轼相处旬余,并精辟点评苏轼所画卭竹意蕴看,两人“雅相嘉重”所言不虚。
图片
《沛县志》局部

民国九年(1020)《沛县志》记载,至晚在这一年,仅剩的一块竹石刻被移到文庙保存:“东坡竹石刻为时道安所刻,有道安父泽州通判时敦跋语。敦徐州人。石本二方,旧嵌儒学大门壁上。干老叶疏,劲挺不倚,颇如先生之立身云。今剩其一,在七山文庙”。
至于原在滕县的刻石为何被移到沛县,枣庄文史学者李清鼎认为,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沛县“金初属邳州,后属滕州。元初移滕州治此。”也就是说,沛县不仅隶属于滕,滕州驻地还曾设在沛县。
关于时化基与苏轼的患难之交,《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四九记载的是:“时宗道,宋秀州崇德人。时檄兄。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与苏轼同年登第,相厚善。轼谪岭南,宗道竭囊以赠,时人高其义。”④宗道,当为时化基的号。
宗道的高义,其来有自。宗道的爷爷时旦为进士,“喜施与,不事储蓄;善交结,当时名公伟人多与之亲合。而接纳后进之士,能知其才,卒享大名位者数人。”(《时公墓志铭并序》)
由此可得出完整信息,苏轼笔下的时同年,乃名尧,字化基,号宗道。两人在苏轼知徐州时相聚相惜,苏轼曾为时化基作竹石图、西园诗相赠。两人的友谊一直延续的苏轼谪迁岭南,时化基竭囊以赠,其德义为士人称道。风雨契阔证明,时化基完全担得起西园诗中苏轼对自己的信赖、赞许。

03
西园在何处,坐标相与析

甲辰金秋,我与时化基后裔、枣庄文史专家时培京相约共赴滕州一瞻《滕县公堂记》原碑、寻觅西园旧址,受到滕州当地的文化名人张格、韩云冲、王润文、墨子故里博物馆李存建馆长诸君热情接待。
出滕州火车站,时君就告诉我,火车站所在为西园旧址一部分。《续滕县志》卷五《滕县金石志》记载,北宋大观元年(1107)九月十五日摹刻的《李氏茔域香幢记》中有:“滕时氏,故宋望族,苏文忠有‘滕县时同年西园’诗,元,林君‘静乐园记’,指时氏为德邻。近时,邑孝廉黄治山先生作‘时氏园石记’,深以其名不传为憾。”
图片
李氏茔域香幢记残片

张格先生介绍,元丰八年(1085)八月,北宋诗词名家贺铸被转运司长官召赴郓州公干,路过滕州,时化基向对待东晋名士王徽之那样,大开园门热情接待了他。贺铸于是作《游滕县时氏园池》:“珍重西园主,开门待子猷。城隅树交荫,楼下水通流。鸲鹆鸣深竹,蜻蜓驻小舟。可能忘梦想,尘土满徐州。”可与苏轼的西园诗互为印证、补充。
据滕县旧志记载:静乐园“在城西南隅”,元代著名外交家、海北广东道提刑按察副使的李克忠作《静乐园记》又谓:“西北角与时氏园亭为德邻也”。张格先生由此推断,西园遗址当在荆河路与新兴路交叉路口往西,时氏乐园亭应在今工艺美术楼西北处。这一方位,在老滕县城西护城河外,民国时期为刑场,当地人俗称“鳖盖”之地。
滕州诸君告诉我,滕州清代还有一个著名的徐氏易石园,记录了滕县名流徐缙文以米易石、救济饥民的义举。
图片
易石园旧貌

虽然滕州三大园林均已荡然无存,但古善国向上向善的文化,成为滕州百姓永恒的内心指引。
滕国故城的善国碑林,唐宋元等历朝碑刻林立,一块辑纳苏轼行楷摹刻的《滕县时氏西园》诗碑忝列其中,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兴衰跌宕和对文脉的坚守传承。
图片
善国碑林的西园诗碑

此情此情,不禁让我想起苏轼在为皇帝代拟的《司马光曾祖政赠太子太保制》敕文:“皋陶迈种德”,“种之远,故其发也难;发之难,故其报也大。古之君子,有种德于百年之前,而待报于数世之后者”⑤。
正如苏轼在元祐年间《斋日口号》中所言:“种德方知福有田”。
据时培京先生介绍,历史上,滕县时氏家族一部分人随南宋皇帝渡江南迁,“时氏彭城大族渡江而南,一居秀(今属浙江嘉兴)之崇德,一居吴兴,一居庐陵(今属江西)⑥,以及浙江毗陵县,在江浙徽一带开枝散叶,蕃衍盛强……
留守故土的滕县人时青率众抗金,保家卫国。目前,枣庄时姓后裔约两万余人,散布各行各业。
时氏子孙崇德尚义的功绩,为苏轼寄寓的“会当出千寻”作了最鲜明的历史注脚。
参考文献:
①王连旗著.《北宋嘉祐二年进士研究》.河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年5月
②孔凡礼撰.《苏轼年谱》上册卷三.第57页. 中华书局. 1989年2月第1版
③贺同赏著. 《松柏种植与苏轼的“松柏世界”》.北方论丛杂志. 2023年第5期
④时均琪、时培京著.《为谁欢呼为谁歌——关于苏轼<滕县时同年西园>中时同年的考证》.人文天下杂志.2017年6月刊
⑤ 曾枣庄、舒大刚编著.《苏东坡全集》文集卷四 .中华书局.2021年5月第1版

⑥《吴兴备志》卷十三《赠时起之》


作者:朱德泉

来源:大众滕州网

编辑:马颖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